自卑表现的是从心理上的自我否定,自卑在心理学上特指由于与合理规定标准或其他刺激物比较有差距,而产生了评价差异,进而导致的主观低落、悲伤等负面心理状态。许多人曾有过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他人,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克服青少年自卑心理的相关内容。
如何克服青少年自卑心理
青少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要知道,在漫上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英国著名教授汤姆逊在总结自己工作成功的经验时,把它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改变主观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对事情的看法就变了。增强自信。凡事都要有一个必成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要自信,自信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尝方法。
[图片0]
平时要注意及时抓住自信心的种子清扫自卑的瓦砾,给它一片湿润的土壤——因为自信心是能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增强和得到升华的。在自信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将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的心理需求。“抱负水平“不宜定得太低或过高,定得太低,激不起奋斗热情,反而引起惰性;定得过高,超过自身能力,达不成则易引发“失败感”。
如何克服儿童自卑心理
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在儿童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那个时候父母应放手让儿童多尝试、多活动,让儿童多干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事事为他们做好,事事包办,剥夺儿童的锻炼机会。这样就不会造成儿童因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而与同年龄孩子拉开距离,并产生自卑感。
因为,儿童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家长的过度保护,让儿童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儿童从小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无能的,一旦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了不同,别人会的自已不会,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儿童自卑的表现。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家长必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以下早期征兆:
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儿童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过度害羞。女童略有害羞纯属正常,但如害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自卑情绪。
怎样克服青少年自卑心理
正确对待失败
每一个人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遭遇一时的挫折乃至失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人的一生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对此,既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又要持平常之心,不被失败击倒。
增强自信
凡事都有应有必胜的信心,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是削除自卑的最好方法,因为自信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但在自信心的基础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报负水平"。过低不利激发斗志,过高易遭受失败。
[图片1]
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弱势,要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既不对自己的长处沾沾自喜,也不要盯住自己的短处而顾影自怜。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何调适青少年自卑心理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要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