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呢?今天韦博小编和大家聊聊初中英语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一, 师生和谐关系很重要
俗话都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学生对一堂课感兴趣,首先教师得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愿意与你亲近。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艺术情操,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现在的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有可能就因为不喜欢你这个人就不愿意听你的课。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就有不喜欢某个老师,在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站在教室门外的。作为一位教师,首先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怎么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只要我们去发掘,你会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除了课堂的时间,教师要在课堂外多和学生相处,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这关键的作用,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可以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学生求学道路上的指路灯。
二,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新课标的英语课文,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而不是简单的学一些英语单词,讲解几篇英语课文这么简单的。英语教师要具备的不仅是英语知识,如果你不好好的准备,想上好一堂英语课,是很难实现的。比如英语选修8 unit 2,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克隆的,里面的内容有关于克隆的过程,这对于很都学文科的英语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个熟悉的话题。如何能让自己在课堂上能够讲的得心应手。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只能吧教科书上的东西原原本本的念给学生听。所以,虽然教得是英语,但是作为教师本身,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适应课堂的需要。
三,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于一堂课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的。活跃的课堂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师应时时注意保护学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我能学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录音,图片等辅助教学设施,让课堂不是一个只有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能够短时间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对课堂产生厌倦。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集中注意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师。英语课堂上,可以将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大家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上来。
2丰富英语学习内容
选材料是开展兴趣课的重要环节
选材料必须难易适当。越初阶段,宁易勿难。如果学生一开始就遇到认知障碍, 就难以引起其兴趣。因此,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逐步听懂并熟悉那些基本语言了,我们才可以不断地创设问题,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的问题,最好是难度偏低些,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更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要尽量选用趣味性的题材,如小幽默、童话、小诗、谜语、歌曲等,使学生听完几遍后能发笑,享受听得懂、学得到、用得上的乐趣。
[图片0]
在教学上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材的基本知识相对而言,是比较稳定的,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教法,那么学生的兴趣和好学感也会逐步减退,导致学习效果降低。这时,我们必须要追求教学教法的新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被动语态时,要求初三级学生用意思相同,结构不相同的两种方法分别造句。中文为“我打他的头”,A译为:“I hit his head'”B译为“I hitted his head”, 结果被打的同桌说:“His head as hit by you.”最后由老师分析几位同学的正误,指出他们之间存在问题的地方。这样一来,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让学生们理解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认真设计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阶段最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媒体的使用和设计,还需要每位教者的精心考虑。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手势、表情、实物、挂图、简笔画、投影仪、幻灯等,都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气氛中来学习语言。
加强设问,提高竞争机制
由于教学中的知识点,由易入难,我们可以把易的知识点逐步引入到比较难的知识点去,这样能让一些中层生或下层生得到过渡适应作用。又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收到更高效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易的知识点,采用竞争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获得竞赛的出色者,老师要多加鼓励、表场,善于引导,要做到严而不松,循序渐进,不断创新,才能取得好成绩。
3如何发挥英语课堂作用
一、充分认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兴趣的升华
新课程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显灵”。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教师观念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观念中,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主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确立教师和学生是民主的、平等关系,从而达到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英语教学应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教材牵动,全方位培养兴趣,突出自身教学特色。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使我逐步形成了“培养兴趣、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图片1]
在比较级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在课前准备了两首经典英文歌曲。然后,问:Which one is more beautiful? 学生们正听得入神,正在英语的感觉中享受。当然他们有一中新的强烈的冲动-----想说英语,想用英语。这就是课堂英语兴趣。一节对话实践课上,主题是: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n island.我把一些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说道:Oh,it‘s so beautiful. I know it’s …… I have been there. I have never been there. 教师趁势问道:Where have you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Who did you go with? How did you go there?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here? 这时候学生已经沉浸在旅游所带来的乐趣中。
二、要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感,引起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安安静静也许未必就是好事,因为它很可能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压抑的标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其手段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我的基本做到有以下几种:1、目标导向:根据每个教材的要求,点拨关键语。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3、走动指点:在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实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4、幽默话语:在课堂中运用师生互动关系,同学在交谈时喜欢听幽默的话语,促进快乐,沟通思想。5、游戏和表演。
三、设计的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效应在于备自己、备教材、备学生,设计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要注意他的心理效应。因为每个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有点积极向上的念头。所以,倡导任务型教学,应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方式进行。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的同时,遵守“活动-体验-表现”这一心理发展健康模式,使学生在贴近生活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产生对教材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学习第二册(下)第18单元第三课时,我先出示一个胖男孩的图片问:Is he fat? Why ?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有说 eat too much rich food, not take enough exercise,也有说do too much homework,parents have only one child……等等。随后我提出问题How can we keep healthy? 学生就从自己的经验谈 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y,how many hours of sport do you have to do in a week?然后要求学生讨论 Why should we keep healthy? 可以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心情,也可以是为了能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别人等等,从而认识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4浅谈英语如何趣味教学
1确定课件重点,杜绝重复教材
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教学程序是:Warming-up Revision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要想每天制作课件并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把握重点,不能求全责备。有些教师在课件制作时把学生教材上的一些例题或练习搬到课件里,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既影响学生学习(下转第83页)(上接第81页)效果,又浪费时间。因而学生教材上有的,课件中可不再出现;课堂里现成有的或学生容易体验的,课件中可不再出现;生活中能方便找到实物的,课件中也可不出现。
2运用适时、适度、适当的多媒体教学策略
很多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只考虑形式和内容,却对教学策略考虑甚少。教学策略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策略起核心作用。对于教学策略笔者重点考虑了三个要素:适时、适度、适当。“适时”就是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适当”就是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课件中的画面动静搭配好,不同的教学板块切换用色落差大些,这样学生在观看时易于区分记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正对应了英语课程的特点,它能将枯燥的单词、句子、对话以吸引人的图片、动画、视音频直观形象地呈现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增加一些课外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多媒体就用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记忆效果之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学生内化教学内容之处。“适度”就是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地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而草草收场。
3解决课堂容量大和学生接受的矛盾
多媒体的知识容量大,因此,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展示得较快,致使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展示的速度,重点知识点还没完全理解就过去了;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就从头到尾地使用它,没有它他教学媒体的搭配,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形成走形式、走过场,教学节奏不易控制。针对这一问题,要使交替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恰当地结合,在师生不间断的互动中完成教与学,体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由,就可以解决课堂容量大和学生接受之间的矛盾。
PPT课件毕竟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无法替代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计算机这一多媒体再先进,也只是知识建构、助成认知的工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需要助成认知工具,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学生自己的思考。如果教师愿意让学生下载自己做好的 PPT 课件,在课后的时间里把 PPT 课件提供给学生较为适宜,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也不会因此影响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参与,避免对教师授课产生威胁。此外课后适时提供课件,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时有效地梳理总结课堂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