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都十分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的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正确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比较严重时,会形成一种极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极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情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从小培养学生的“肚量”
老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气量小的毛病。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老师要耐心地给他们讲清对错标准,以便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对,哪是错,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脱出来。另外,学生往往看见自己的优点多,看见别人的缺点多,甚至用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去比。
[图片0]
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学生,他们总是向别人谈自己“怎么不行”,这将使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会严重压抑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和教师的谴责,同学的“白眼”,使他们对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敢”或“不是”,因此变得非常胆小,这也是造成学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小学生怎样培养积极的心态
让学生正视考试与成绩。要让学生明白考试不是目的,分数不是最终结果,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进自身总体素质发展才是目标。让学生不因考的分数高二骄傲自满,也不因分数而自卑。学会进行自我总结,包括成败得失。
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周围任务和坏境的影响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好、又得到大家喜欢的好学生来带动其他后进的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一个有威信、特爱学生并受学生敬爱的教师,也会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知道和劝说而逐渐形成的。教师及时的表扬是学生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的学习态度的重要策略。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热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并耐心地培养他们。要对学生多给予期望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相信只要导之有方,必将得之有效。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才会更加端正,优生才会更加优秀,差生也会更上一层楼。
怎样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找到合适的兴趣点
通过我们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激发点,这样就能很容易的调动学生,比如学生喜欢的话题,学生喜欢的物件,还有教师幽默的教学度。都是我们找到的合适的兴趣点。
运用竞争机制
我们通过竞争机制的引进,会让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更能激发他们的潜意识,让学生更有自信,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演讲,辩论,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更好的激发他们。
更好的进行评比机制
凡事不能只看结果,我们应当通过做一件事,让学生有一种认真的意识态度,通过这种机制,让学生有一种被认可,被评比的意识,学生就会参与其中,有一种能力的收获,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尝试过的东西收获会更大,也会更有话题。
[图片1]
教师生动的教学艺术
我们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把握, 让学生通过听所未听过的,学到更多的,以自己生动的朗读和音乐效果,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通过抑扬顿挫的讲解,让学生也会觉得很有收获。
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经常清除消极思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每日清除心里的莠草。要常常怀抱乐观,如果你光看到自己生命中的灰暗面,强调各种可能的困难,那你就把自己置于消极的心态中了。你应该尽快清除无用的消极杂草,回到积极的心态中去。
远离思想消极的人。你周围的人并不完全一样,有的是消极的,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不得已而工作,而有的是胸怀大志,为进步而工作。有的同事贬低领导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有的则能客观地看问题,而且充分认识到那些居于要职的领导人一定是优秀的人才。
在我们的周围,总有那么一些小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因而千方百计地想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你前进。许多有识之士,因争取创造更大效益,生产更多产品而受到冷嘲热讽,甚至受到威胁。
让我们正视这些小人!他们出于嫉妒想让你难堪,原因是你想进步。远离这些思想消极的小人,多与思想积极的成功人士交流,你会因此而更加积极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