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接受的正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所以小学教育是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其一生,那么小学生需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的好习惯的相关内容。
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的好习惯
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只有认真听课,方能心领神会,教学互动,以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境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老师、家长认为,社会课上课听的懂或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下课也可以看书。
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不但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而且增加了下课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思索感悟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
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图片0]
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记忆与遗忘是一队孪生兄弟,而“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不能一劳永逸,要“学而习之”,这样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复习包括整理笔记,补充完善课堂笔记,加上理解性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复习。总之,一种好的习惯受益终身,习惯比聪明更重要。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的好习惯
阅读习惯。培养广泛阅读的的兴趣和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要有所思、有所记,有所用,做好读书笔记。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时将重点内容圈出来,疑点标出来,有选择地记诵某些内容,略读时一目十行等。
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1小时,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文。书写习惯。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
做作业,要认真,想清楚,再动笔,按要求,写工整,细检查,不出错。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本面整洁。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低年级学生尽量少用橡皮,保持纸面整洁。
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如低年级学生用HB型的铅笔,不用自动铅笔。不用玩具类的学习用品。
课后复习。课后要自觉温习当天学习的有关内容,对学习的过程、重点、方法进行回忆、重温。课后要及时、认真完成课外书面作业。课后要努力完成课文中要求背诵有关章节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的好习惯
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
[图片1]
“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家长在假期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的习惯。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更多的是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思想对话,感受不一样的精神世界,从书中收到感染与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读书一旦形成习惯会终生受益。
复述的习惯。阅读固然重要,当孩子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不能白读,要问问他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道理,你学到了什么,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写日记的习惯。孩子的思维很活跃,每天面对的新事情,新事物也很多,这样的情况下,用日记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习惯,锻炼了文笔,养成了好的习惯。
预习的习惯 。寒假里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对没有学过的内容进行预习,可以是对整本书的预习。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进行查阅,对于不懂得问题要经过认真思考后,做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