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是指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包括以下方面: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今天,新励成小编给大家带来提高素质的技巧。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周岁之间,生理和心理上都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而且这一时期的青年表现为善于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在认识活动上,大学生的观察力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已达到了相当水平,观察范围较前也有扩大;注意力稳定;记忆力方面已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各方面思维能力都已达到一定高度。在情感发展上,大学生的情感丰富多彩,并且不断社会化;大学生情感活动的强度大,不够稳定,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比较突出;大学生的情感在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在自我意识发展上,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分化,因而有可能导致自我的矛盾;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在个性倾向性上,兴趣广泛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完善;远大的动静逐步确立;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在个性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气质和性格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理智情感特征。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有,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在素质教育上应该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统一,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过去,我国高等教育深受其它国家模式影响。第一,过分强调“专业化”,造成专业划分极度明显,学生知识面单一等弊端。文科、理科划分过度,导致学生缺乏大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例如:文科生对科技发展潮流一无所知,理工科学生缺乏对文学、历史、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了解;第二,教学方法僵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师往往只重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照本宣科,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分数,忽视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
[图片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要求人们不断地扩张知识量,知识更新速度要快,出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但随着科学知识教育受到青睐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又受遭到了忽略。
因此,如何使大学生能顺利地走出大学校园,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很好的成绩,顺利地走上未来的人生道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重要保障。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将科学知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人文素养,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培养和管理自身的健康素质呢
(一)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有利于提高其健康素质。《黄帝内经》有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大学生虽学业繁忙,但仍应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安排。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鼎盛黄金时期,合理的营养构成有助于其健康素质的提高。由于新陈代谢的旺盛,学习劳动锻炼都消耗极大的热量,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基本营养的合理供给是十分重要的。若缺少相当的营养补给,个体身体各项器官功能就无法良好的运作,从而无法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环境与教育纵然作为健康素质发展的外部条件,但个体需要通过主动积极的活动才能有所发展。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制定合理科学的生活作息与生活习惯。
(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据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促使大脑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冠心病等疾病的可能;还有利于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和骨骼的肌肉力量。不仅如此,体育锻炼还有利于调节人的心理。对于大学生而言,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习工作上的压力,而且还能增强身体素质。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
(三)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要以良好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作为基本条件。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开展的教育工作。如定期举办校体育节、院系体育节等活动。举办体育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开拓人际交往,学会团结与协作的体育精神。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校级、院系及班级心理主题讲座;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作用是能使个体形成并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适应社会从而健康的成长。大学生健康教育事业是一项关系民族素质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事业,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工作能够跟得上现时代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稳定,我们应及时关注大学生健康发展,重视实行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年轻人的脾气有时难以控制,失去控制,会做出许多愚蠢的事情。应该教会年轻人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学会理智分析判断问题,遇到事情不盲目,这样才不会产生不良后果。通过不断努力年轻人遇到问题会越来越理智,不会因为冲动而丧失头脑。
(二)报有积极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带来理想结果。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发现,积极的思想就是主动的思想,遇到事情要看到好的一方面,从而避开不利的一面,使事情朝向好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态度会改变命运,获得成功。我们在很多书都看到,积极的思想带领积极的人生,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成功人士都通过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思想改变了命运。他们人生的字典中充满了光明和向上,自性,乐观,挑战,超越成为这些成功人士的主流。这些给了我们巨大的向上的力量,我们应该汲取这些营养,从而创造成功的人生。
[图片1]
(三)勤奋努力
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成功道路上,勤奋是阶梯,正是通过一步步不断的努力,经历一次次的失败的打击,才能一次次提升思想,从失败中吸取有益教训,才能保证下一次的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才能。所谓天道酬勤。勤劳历来是值得歌颂的美德,勤奋的人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些懒惰的人注定会失败。
(四)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大学生要踊跃参加社团活动,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锻炼磨炼自己。社团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各色各样的人和事物,可以在这个社团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如果能在社团中担任一定角色,就更能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参与和管理的能力。社团中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