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的建议?素质提高的认识,着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积极引导自主探索和主动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今天,新励成小编给大家带来提高素质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一切事物,只要有了兴趣,那就不会再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语文老师常常感喟学生做起数学题来不舍昼夜,埋怨他们不愿作文,这就是一个兴趣问题。如果教学中碰到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可千万不要错过,这正是让他们练笔的大好机会。如《李广》一文,学生对能征善战、神勇无比的大将军李广自杀的悲惨命运唏嘘叹息、心痛之极,而对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却不屑一顾,所以,我就及时地布置了“浅谈李广‘数奇’”“我心中的李广”“卫青其人”等作文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一抒为快。
又如《泰坦尼克号》剧本节选,杰克和罗斯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大海上生离死别的悲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于是我就趁机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把本单元中的戏剧人物汇集起来,在不改变自身性格发展逻辑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想象,重新演绎穿越时空的动人故事。客观地说这篇作文容量大,难度也大,要想写好,除了首先要对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人物性格特点了如指掌外,还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学生丝毫没有感到厌烦,作文一布置他们就情绪振奋,抢着阅读课文,列人物表格。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写了十几张作文纸,用去了半个本子。写出的文章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就连批改作文都是一种享受。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创作练习的热情,每个学期只进行2~3次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图片0]
教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文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的内容却是无限的,作文最终还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有了课文的训练作基础,再来关注自己的生活那就容易多了。关键的是要抓住学生情感集聚的问题。进入初三以来,为了升学的体育考试,学校对初三生加大了体育训练的力度,可是娇生惯养惯了的学生对此并不理解,因而一有体育训练他们就怨声载道,作文过程中稍有机会,就要对此发泄一通,于是我就给他们布置了以“体育”为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虽发泄了一通怨言,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措施是必要的,也有不少学生写出了体育的精髓。一位不爱好写作,却爱好足球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足球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足球的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它带给人们的那份激情的享受愉悦。
如果一支球队没有了进取精神,就等于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丧失了足球它本来应有的精彩。只要终场的哨声还没有响起,就绝不能放弃取胜的欲望,这才是足球的真谛所在。你可以知道每支球队的强弱,但你绝不能预测每场比赛的胜负。”最后我让他在全班介绍写作经验时,他自己说“没有经验,只因为这次作文的话题符合我的爱好,感到有话说。”我想我们教师每布置一篇作文时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有话说,不要片面地去追求什么考场分数。因为即使是作家也要创作自己熟悉的题材,也要体验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合适的写作情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一、重视英语启蒙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当前的英语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如果英语教学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习方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很难有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运用英语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充分运用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英语潜能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英语教学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仔细分析,认真释疑,并及时鼓励,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哪怕是一天学到一个单词,记上一个短语,能用英语说上一句话,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同时,对善于好学好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表达和运用。
[图片1]
三、积极营造情境氛围,掌握学习英语技巧
在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多设置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渗透着浓浓的英语情境氛围。例如,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手段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将英语语言通过音乐和动作情境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一种英语特有的学习氛围,从而逐渐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感。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多听一些英语听力方面的材料,尝试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同时鼓励学生用英语去写日记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技巧训练,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掌握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主动地走近英语知识的殿堂,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提高初中数学素质
解决问题就是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解和自主探索的必经之路。在进行课堂的例题教学时,首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由学生自己先探索,然后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相关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目的,以及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量词的关系,或从现有的关系中挖掘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联系;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迅速的从多角度处理问题。
只有主动参与到其中,才能有所悟,有所获。所以上课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并参与讨论。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训练,数学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切合教学意境与学生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几个方面。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理解,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因此,课堂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同时,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由“浅”到“深”,由“粗”到“精”。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也是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的必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