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的例子
模糊的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在一些不必要,或者不可能把话讲得过于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既可以避免紧张的气氛,又可以让自己得以解脱,同时还不会给别人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
有一艘豪华客轮在即将到达旅游停靠点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客轮的驾驶室里出现了一些问题。游客们在经过几十分钟的等待之后,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满和焦躁,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导游,质问事先为什么没有做油轮的检查,追问客轮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起航。面对情绪激动失去理智了的人们,导游却镇定自若,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心平气和地向大家解释:“请大家不要着急,客轮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出现了一点小毛病而已。技术人员正在做检查,一会儿就修好了。为了大家的安全,请大家耐心地等一会儿,不要走远,更不要站在危险的地方,客轮马上就要起航了。”导游不断地重复着这些话,游客们的心情也就慢慢平静了下来。
导游在回答旅客的质问时,用了一连串的“一会儿”、“马上”等模糊的词语,既避免了游客的情绪再度波动,又因为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从而给自己留下了余地。她在安慰声中,并没有给予确切的时间承诺,却用一连串的模糊语言让游客们安静地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导游为了安抚游客,盲目地讲"15分钟之后就可以起航了”,而15分钟之后客轮依然停留在原地,那么很可能会激起游客的怒火。在游客的盛怒之下,将自己逼往绝境的导游再做出任何的解释都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加重游客们的怨气。那么,我们在社交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模糊语言呢?
[图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