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 总算知晓如何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在计价方面具有方法的多样性、依据的复杂性等特征。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

    如何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1.通过合理的招投标体系,合理安排项目计划,控制工程造价比较有利。加强监管公平竞争的招投标体系,通过公平竞争后,使承建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使招投标单位思想明确,而对一些不利的招投标因素实行限制,真正地体现在经济市场实行公平竞争,把真正有技术力量、质量意识比较强的、素质比较好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施工单位招标进来。

    2.完善造价管理措施。力求准确进行造价管理是一门新生事物,同时也是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在实施工程造价管理中,还在进一步的探索新的方法和政策,对于当前在造价管理方面的缺陷,必须进行修补完善,在实施中,总结一套具有科学性的造价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政策,把工程造价管理推向一个先进水平,适合于国情的发展趋向。

    [图片0]

    现阶段人工单价的确定。以各省市自治区的调整为依据。现阶段,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正处于改革过渡阶段,各种改制及管理体制尚未同步进行配套,对于“人工单价”的确定,统得过死不行,一下推向市场也不行,所以必需采取“积极稳妥”的过渡方法较为合适。人工单价是计算人工费的重要依据,人工费是工程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工单价的确立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3.施工组织设计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土方的施工方法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

    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重要性:

    1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决策的内容、正确性、深度是工程造价的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因此,要避免我国长期存在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问题,就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

    2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工程建成后,能否获得满意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做好方案优化 设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会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想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力求做到技术上先进、功能上满足需要、经济上合理。要真正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必需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制定合理经济的设计方案。

    对员工实行奖惩制度 制定较为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奖惩

    方案,奖励那些设计方案优秀、工程造价节省的设计,处罚那些因设计浪费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设计,促使设计方认真研究优化设计。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在保证工程安全和功能不降低的情况下采取新方案、新工艺、新设备,从承担工程静态总投资的节约额中计提一定比例的金额进行奖励,进而提高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把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

    3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往往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以及多变的影响因素,工程实施阶段总会出项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因此,要提高建设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发挥投资效益,就要在工程施工阶段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职能。

    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

    随着我国加入 WTO,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是建设单位的首选课题。在国际惯例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工期紧、场地狭小、品牌型号不明确等为借口,进行各种各样的索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杜绝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工程质量从而影响工程造价。

    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时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中消除。总之,应消灭在开工之前。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需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进行得到有效控制。

    施工阶段如何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1.发包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就是建设项目的实体工程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发包方作为五方责任主体之一,履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价控制,对施工合同管理的职责。这个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1)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尤其是基坑支护、高支模等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控制专项措施费。

    (2)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严格审签经济技术签证,签证必须做到“定性定量”,所谓定性就是事实是否存在,所谓定量就是对其进行量化。

    [图片1]

    (3) 严格审查基础等隐蔽部位的隐蔽记录资料,及时完善签字手续。

    (4) 凡合同约定需认质认价的材料及设备,必须按合同约定的认质认价程序、方法及时做好认质认价。

    (5) 严格审签工程形象进度,为竣工结算阶段材料价格及人工费调整提供依据,严格进度款的支付。

    (6) 按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规定,及时处理索赔事件,尽量避免反索赔。

    2.包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承包人是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主体,这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以控制施工成本为主要目标。这一阶段盈利空间已经很小,但浪费空间却很大,所以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是做好施工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多年来施工现场的管理基本都是粗放式的管理,至今也有很多承包商缺乏对工程成本控制的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对这一阶段存在的“清单综合单价不变”风险、市场材料涨价跌价风险、进度对成本的影响风险、资金投入风险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对业主无书面资料而仅仅口头提出的变更风险、业主要求采购的主要品牌价格与投标报价材料价格价差风险、业主或监理对工程某方面(如:材料规格颜色变化、土石方运输距离变化、材料认质认价等)口头承诺在竣工结算时再处理的风险等更是严重认识不足,毫无风险防范意识。

    怎样在工程结算审查中控制工程造价:

    一、深入现场对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工程量的准确程度是影响竣工结算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工作中工程量也是施工单位多计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还应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在本工程中,工程量的审计情况如下:土石方多计3692m3,砖砌体多计622m3,钢筋混凝土多计618m3,钢筋多计142吨,水磨石地面多计,花岗岩多计,瓷砖地面多计338m2,308涂料多计15580m2,外墙面砖多计,以及其他项目多计的工程量,通过计算施工方由此多计金额约130万元。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工程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之大,笔者认为对工程量进行审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土石方的计算应注意放坡系数的确定,同时参加现场测量的人员要签字认可;砌体工程量计算应注意门窗洞口、梁、柱等是否扣除;钢筋混凝土工程应注意扣除柱、梁、板的重叠部分;钢筋工程应注意钢筋的搭接、弯勾长度,梁柱箍筋间距、板底筋、板分布筋的根数;各种预制构件的数量;装饰工程应结合图纸和现场,审查应扣除的地方是否扣除。

    二、材料价差合理性的审查

    材料价格审核,主要是审核钢材、墙体、水泥、木材等主要材料的单价是否合理,这些材料是构成工程造价的重要部分。目前,建材价格受时间、产地、质量等因素影响而各不相同,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中往往会以劣充好,抬高材料价格。在本工程中施工方报送水泥价格为300元/吨,火烧板175元/㎡,而经我们确认的价格分别为285元/吨,135元/㎡,还有其他部分材料价差合计共核减元。对此,结合本栋综合楼的材料价差审计,可按以下办法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一是以市造价站提供的价格信息为依据,在准确确定施工日期的基础上,按整个施工周期跨度加权平均价格调整材差;二是对价格信息中没有公布指导价且建设单位又没有参与购买的材料,不能单纯以施工单位提供的发票为计价依据,而应进行市场调查,以三方调查调整材料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