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 终于懂了国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

    1国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一

    随着自闭症儿童的长大,他们需要面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青春期情绪的转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0]

    1. 教育方面

    特殊教育能够有系统、有组织地针对个别自闭症儿童的情况和需要而设计教学计划,并配合密集的家居练习,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启发他们拥有的潜能,并学习适当的行为。

    2. 语言治疗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普遍有缺陷,语言治疗的效益实在不可忽视。对一些长久没有言语的儿童来说,手语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与人沟通,及减少因无法沟通而引致的情绪问题。 不少自闭症患者对视觉影像反映较佳,故亦有以沟通图表做训练的媒介。

    3. 职业治疗

    自闭症儿童大多在动作协调方面不大灵活,适当的肌能训练有助他们这方面的发展;而感觉统合训练则透过协助儿童在神经、肌肉及骨骼各方面有正常的发展,使他们建立稳定的情绪及适当的行为。

    4.家庭辅导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缺陷,往往需要紧密的照顾及训练,以致令父母感到心里交瘁。此外,由于照顾他们需要很多时间,还要面对沟通障碍造成的挫败感和身心压力,有时会令主要的照顾者(多数是母亲)跟配偶或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易生摩擦,又自闭症儿童本身也许亦得不到兄弟姊妹的 谅解,因而家中各成员的情绪和关系都会受到影响。故有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辅导,引导各家庭成员认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适当地处理他们本身的心理需要。此外,家长互助会也可鼓励家长之间互相支持。

    2国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二

    一、塑造法

    将孩子达到正确反应的过程分为若干个步骤,对近似于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原则是只要孩子在这一回合中反应比上一次更趋近于正确的标准,就要给予夸赞和奖励,而不是一定要等到孩子的反应完全正确后再进行强化。以画圆圈为例.只要孩子画出的图形近似于圆圈,就应当进行强化。

    二、连环法

    将一个活动(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的单元行为,在确定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单元行为后,再将它们连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教学,最终使孩子独立地完成包含有一系列动作的这个活动。

    例如“刷牙”可以分解为:①拿起牙膏拧开盖子;②拿起牙刷;③往牙刷上挤牙膏;④放下牙膏拿起杯子;⑤接水关水;⑥漱口;⑦刷牙;⑧漱口:⑨放回杯子和牙刷等等环节。

    在训练孩子学会每一个单元的动作后,再将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练习。可以从第一步开始(前进连环法),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做到最后一步:①+②→①+②+③→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⑨

    也可以从最后一步开始(后退连环法):⑧+⑨→⑦+⑧+⑨→⑥+⑦+⑧+⑨→①+…+⑥+⑦+⑧+⑨

    三、泛化

    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的行为,需要到改变了的环境中再练习。例如:人员的变化

    (妈妈教会了再让爸爸来教,老师教会了再换成妈妈来教);环境的变化(同样的指令换一个房间再练习);材料的变化(实物换成卡片,数珠子换成数杯子)等等。只有泛化成功,训练才算是达到了效果——孩子学会了这个行为。

    行为训练人员只有在大量的回合操作练习后才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而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要贯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证明,训练开始的最佳年龄是3~6岁,而且越早越好;训练的强度是每天5~6小时,每周5天;在非训练时间也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强化正确行为”的原则;孩子经常接触的人也要齐心协力地配合,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训练效果的出现和巩固。

    3国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三

    增加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0-3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历学习、自己独立吃饭、独立如厕的过程,就这一点来说,自闭症的孩子与正常孩子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的学习上,对所有孩子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认为,我们的孩子有病,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更为周到的照顾和帮助。然而,令家长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帮助如果超越了一定的限度,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产生障碍,导致他们出现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家长并不认为这些问题与自身有关,反而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归罪于疾病,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加大对孩子的照顾和帮助。由此,一个负面的循环就出现了。

    增加儿童休闲娱乐技能

    在幼儿时期,除了吃饭、睡觉和完成成人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余,儿童还有大量的时间,他们能做些什么呢?由于自闭症儿童没有能力掌握普通儿童所具有的游戏技能,因此,他们不能正确的玩耍玩具,对同龄儿童及他们所做的游戏也不感兴趣。于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们沉迷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个人世界里,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用常人不能理解的自我刺激行为来填充他们大部分的空余时间。更甚者,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行为,影响并妨碍了家人甚至于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图片1]

    最大限度减少对儿童的帮助

    3减少对儿童的帮助,是增加儿童提高自理能力的关键。这么说,可能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但事实如此,不容质疑。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无一不是从一次次亲身体验和反复练习中获得进步。那么,给我们的孩子这样的机会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日常生活中如进餐、如厕、穿衣、洗漱等,都应该是儿童逐步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当然,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提倡最好运用无错误学习法,也就是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甚至可使用全辅助帮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以使他们准确无误的掌握并受益。在此期间,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并尽可能多的给儿童提供练习机会。

    鼓励引导儿童帮助别人

    除了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外,家长还应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包括让他们去帮助别人。这是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其实,提供机会让孩子帮助他人,也是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其一,可以巩固并拓展儿童已经掌握的技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及对其所掌握的技能在生活中泛化;其二,可以增加家长的教学机会。在儿童做事的过程中,增加儿童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此期间可以引导儿童的行为规范,增加他们与人的互助和沟通能力。

    4国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四

    1、亲情接纳法:

    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要让自闭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训练者、信任训练者,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在与自闭症孩子的接触中,始终用一种亲切平和的语调与之交流,如经常让她坐在老师腿上,抚摩她的背部,这时她会非常放松,尤其是脸部的表情,眼睛不再斜视在某一处。

    2、奖励法和消退法:

    让自闭症儿童完成某一种动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不同的方法。首先是用奖励的方法来激发其兴趣。王某特别喜欢吃水果糖,每次在提出要求时把水果糖先作为引导物,一旦完成马上就可以吃到。如在上课时她跑出座位,我就对她说上课要坐在座位上,当她回到座位时,便把事先切的很小的水果糖给她。

    当儿童的不良行为发生时,适当地采用消退法也是必要的。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强化正确的表现。有一段时间,个案看到纸或本子就撕,于是就告诉她,你撕纸了不能吃糖,同时发给其他同学糖,并告知其他同学不撕纸可以吃糖;把她撕坏的本子补好放在她的课桌上,让她看着,一旦有撕纸的动作,马上提醒并让她说出不能撕纸。

    3、同伴带动法:

    训练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自闭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在教学中每次活动都让同学拉着她共同完成,刚开始,她是拒绝的,但每次都让同学去带她,渐渐她也适应了,能让同学拉她的手了。

    4、情境法:

    情境法即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如在排座位时,让她坐在里侧,出来时就势必需要对外侧的同学产生交流,虽然她不会说:“请让我出去”,但会有动作的表示。有时其妈妈来校,每次老师有意不急于让她回去,而是让她自己说出“要跟妈妈回家”。针对她乱脱鞋的情况,每节课都对她说,教室里不能脱鞋;而回到家在换鞋时,要求她妈妈告诉她,到家要换鞋,反复刺激她家和学校是不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