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要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吃苦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怎么教育孩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0]
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
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
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2外国怎么教育孩子二
美国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14岁的詹妮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瑞士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德国
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3外国怎么教育孩子三
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
2.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
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3.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
[图片1]
4.及时的给予奖励。
当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做的好时更要加大奖励力度。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比如孩子考试得了满分,或是船模型比赛、钢琴比赛等获奖,家长要用些实用的大奖品来奖励孩子,比如大毛绒玩具(见下图)等,这样孩子会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4外国怎么教育孩子四
日本
在日本,家长觉得只有让孩子穿少一点才能增强孩子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御寒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锻炼不是很重视,在大部分父母心里,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照顾,让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了。这也让儿童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其实孩子的体弱多病,都是父母“轻锻炼”引起的。而在日本,家长对孩子的身体锻炼特别重视,因此日本的孩子生病的机率很小。
韩国
在韩国,家长让孩子单独睡觉。他们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单独睡觉。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如果苦恼,他们会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睡觉了,这样他们就会安心抱着玩具自己睡觉。而在中国,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或者晚上蹬被子着凉生病。其实,从卫生角度来说,让孩子单独睡觉是最科学的,因为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睡觉,呼出的浊气会让孩子吸入,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法国
在法国,家长会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时间。他们觉得给孩子安排一系列的补课,学习,会让孩子失去生活的乐趣,体验到的只是学习的压力,这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法国,有很多孩子娱乐的场所,例如旱冰场,自行车练习场,秋千,跷跷板等,孩子可以通过这些娱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能够很好的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最重视的就是学习。所以中国的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因为只要考试成绩不好,就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在这方面,很多孩子长的很瘦小,并不是营养不够,是因为缺少锻炼。
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方面比国外的孩子还要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可以借鉴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全方面的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