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现在还没有开始复习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了,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不是很充裕,毕竟那么多埋头奋战的同学,有的可能准备了长达一年之久了。但是如果效率高的话,在短时间内达到进面试的资格也是很有可能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家公务员准备攻略的相关内容。
[图片0]
国家公务员准备攻略:
备战申论篇
在公考界中有句传言:得申论者得天下。纵观2021年公考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申论成绩考50多分的占了很大部分,而事实上从以往的申论试卷题目和材料上看难度事宜,考60-70多分的考生也非常多,这说明大多数考生在申论成绩上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努力提升10-15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也必将笑傲江湖,立于不败。
战略储备
理论知识在申论应考中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考生如果对材料背景比较熟悉,那么作答起来往往会得心应手。建议大家在平时就要多关注中央政策、专项政策、报纸新闻、杂志时文、视频访谈、网媒等,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角度、论证方法等,丰富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储备。
战术演练
熟悉真题。这是打好申论这场硬仗十分关键。一是国考历年真题。作用:了解国考历年考试情况,把握命题规律,了解命题趋势,掌握答题方法。二是联考、其它省市真题。
熟悉公文。申论是模拟机关工作能力的考试形式,建议大家对一些公文形式熟悉一下,掌握其基本写作要求,以便在考试中能够从容应对。
练习写字。都说字如其人,在申论考试中能写得一笔好字往往会获益良多。所以,在备考申论的过程中,建议考生可以有意识地练练字,临临字帖。虽然在短时间内自己的字难以达到质的突破,但清晰、规正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这也能为你提分不少。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各模块复习:
第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要熟悉该部分中的各种类型题。语感毕竟关键是积累和感觉,所以要多加练习。平时也可以多读一读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的文章,事实证明,有不少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试题是选材自这里的。
第二,数量关系部分。数量关系题,认真看例题可以使你一眼就看出一些题的答案。但是如果有的朋友实在是在计算上面不擅长的话,我认为就要结合自己情况,该舍弃就舍弃,因为这部分比较浪费时间。
第三,判断推理部分。判断推理部分有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这四种题型。判断推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有很多考生都愿意做这部分的题吧。但是判断推理题做多了的话很容易造成大脑混乱,让我们在紧张的考试过程中更加紧张起来,所以要冷静分析,认真思考。这样繁琐的判断推理就很容易转化成“送分题”了。
第四,常识判断部分。常识题部分没有技巧和捷径,全在你的日常积累中。如果一道题你看一眼就知道答案是什么那就是你平时的知识储备在此起到了作用。如果这道题你看了后感觉有点熟悉或者觉得有思考的价值,那么你就要开动大脑,好好想一下了。如果实在不会就凭运气蒙一个答案吧。平时闲着的时候,到国家公务员频道备考技巧栏目里上看看常识知识点,有时候碎片时间里不经意记下来的知识就可能在考场上帮你多拿好几分。
第五,资料分析部分。资料分析,个人认为,这部分题看似麻烦,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基本也是推理和计算问题,靠的就是读资料时的认真,因为答案就在资料中。总之,在复习中要多做题目,有的题型做得多了,看到新题目也就自然上手了。
[图片1]
公务员考试复习攻略:
首先是教材方面,一定要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教材,至于中公还是华图这个真无所谓,但是有的是比较概略的,有的是分门别类的精细的,自己需要哪种要选择好。
公务员考试不同于考研,灵活性要大的多,众所周知是考行测和申论,那么难点是哪里呢?当然有人脱口而出是行测。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行测知识点混杂,需要极快的反映能力,但是或许有的人就擅长这些。所以,在完全开始计划之前,弄清楚自己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标题是复习,但是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初次考试,初次接触行测和申论,行测的难点在于数学相关的题目,这些题目有两大特点,就是需要合适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速度还是不错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这些数学类的题目一旦做出来了,基本上正确率会比较高。所以,一定不能忽视数学这方面的题目。针对性的建议,就是多做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多做题,培养自己快速做题的能力。
行测收益最低的是语文相关的,由其是填词的,真是非一日之功,一般两个月的锻炼也提升不了多少,做一些题目熟悉一下题型就好了。
申论是绝对不能放下的,我开始复习的时候是先复习的行测,申论放一边,后来看了申论才发现,妈呀,申论的规律性也是蛮强的。某些题目的固定答法,关于格式的要求,对某些字眼的敏感都是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能培养出来的。
建议是每天行测和申论都看一些,到了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开始做真题。一旦做真题就要来真的了,时间,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不要觉得是自己做就做着玩,一切都按考试的要求来,两天一份的节奏就可以了,第一天做完,研究一下,第二天强化记忆。
国家公务员如何选择:
本地和外地的区别
这里所指的本地和外地,是你想要报考的岗位所处地区。一般来讲,考生都会选择报考自己所在地区的公务员,因为家乡的亲情、人脉摆在那,甚至很多人想到以后辉煌了还可以更好地惠及自己人。也有人会选择去别的地方,无非是想跳出来,换个环境,去证明自己;还有就是“广撒网”式的考试,中标的是外地的岗位。
如果你家庭背景一般,亦或者是人脉关系都在本地的话,建议选择本地的岗位,不要满腔热血的选择外地的岗位,因为现实很残酷,异地调动也是靠缘分的。或许有人会说以后可以通过遴选回去,在这里我也奉劝诸君省省,一则是遴选一般只面向本地区,二则是遴选单位本来就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对于处于外地工作的你,想通过遴选进去是相当难的。
基层和市直及以上单位的区别
公务员岗位设置上,县级及以下岗位属于基层,市直及以上单位是上级部门。
选择基层岗位,竞争会相对小些,要求也没那么高。但基层更加辛苦是一种普遍共识,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公务员,加班加点是常态,一年四季会因为防山火、防台风、抓整治等各种专项行动而取消周末;还要练就成为“万花筒”的本事,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当然,在基层一线干过的人,所掌握的群众工作方法,是最接地气的、也是最实用的,加上现在中央提倡的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用人导向,在基层历练对个人以后的成长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选择市直及以上部门的岗位,它的要求往往高些,比如说:岗位设置上,基本上是个位数,但报考的人多,所以会出现某个岗位成百上千的人竞争;学历上,报考的起点是全日制本科,甚至现在很多岗位多趋向于要求研究生以上,等等这些,在每次的“公考”中都有体现。在市直及以上部门中工作,得到的机会也多,升职、培训、深造的几率更大、面也更广、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