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的相关内容。
中学生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适度的学习压力对孩子的学习有正面促进作用。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提高大脑的活跃程度,使孩子在学习中保持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压力比小学生更大,且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呈增大趋势。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存在年级差异,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初一年级学生感到的压力相对较小,初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初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增加。在高中年段,亦是如此,到了高三,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达到最大。
与小学相比,初中课程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增大,这是初中生学习压力大的外部因素。并且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决定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较低,容易因学习困难产生学习压力。
[图片0]
到了高中阶段,虽然青春期问题渐趋缓解,但是高中生面临高考,老师和家长会给孩子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加之学习内容更加复杂,学习与生活节奏更快,导致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尤其是高中毕业生。
中学生怎样保持乐观的心态
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保持中学生乐观心态的方法
拥有适度的自信。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孩子经过努力能完成,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
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意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家长应该设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孩子在早期经历中更多的体验成功。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的让他们在家里或班里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大胆自信。
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和情绪,绝大部分时间应保持在愉悦、平静这一“最佳情绪线”上。只有亲子双方处在最佳情绪状态,父母才能充分发挥出文明和智慧的教育力量,孩子才能最听话、最有效地进行各种有益的活动游戏。
[图片1]
环境的气氛,人物的表情,有条不紊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感染。所以,爸爸妈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快乐地成长。
保持中学生乐观心态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如耳机、MP3、手机等。
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情绪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体现出来,每天我们都有不同的情绪变化,喜、怒、衰、乐、爱、憎、厌、恶等的心理活动,都表现为人的情绪变化。当情绪高涨时就会再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愉快心境。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从轻度愉快到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欢乐与环境背景不相符合,在这种性况之下,人会不分声合的讲话,语言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盛气凌人,傲慢自负,逗人发笑,有明显的夸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