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CSDPAL
  • 终于找到怎么教育十三岁的孩子

    1怎么教育十三岁的孩子

    12、13岁,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产生叛逆的分水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么教育十三岁的孩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0]

    1.避免权力斗争

    当你的孩子说:“那不公平”或者“我以后再做”,你要控制自己不去跟TA争论。你可以设置一个严格的限制,并让TA承担不遵守的后果,但不要卷入激烈的辩论。

    2.让孩子知道你对TA的期望

    如果你把孩子留在电影院或让TA一个人去滑雪场的话,告诉TA如果遇到问题,你希望TA做什么,告诉TA你希望TA什么时候回家。

    3.给孩子特权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昂贵的篮球鞋,或者TA需要晚睡,告诉TA必须做些事情来赢得这个特权。如果没有完成,不要满足TA。

    4.制定行为合同

    当你给你的孩子一个新的特权的时候,如一部智能手机或晚上晚点回家,那么制定一个行为合同。反复学习这些规则,让孩子明确违反规则的后果。在得到的特权之前让TA签字。

    2教育十三岁孩子的策略

    1.禁止使用电子产品

    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玩电子产品似乎是最重要的。当你的孩子打破规则时, 可以取消TA这一大特权。当然你要确保这个处理在一定时间内结束。通常,为了让孩子明确规则,24小时已是足够长。

    2.取消友谊时间

    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涉及到Ta的朋友,在一段时间内取消TA见朋友的权利,罚TA一段时间内不能见朋友或取消TA周末特别计划。暂离朋友可能督促TA下一次作出更好的选择。

    3.严格规定

    如果13岁孩子表现出很多行为问题,可能意味着TA不能很好地使用你给的自由。那么让规则更严格些,让TA晚上回来的更早些或让TA每天的活动规划的更仔细些。

    4.采取补救措施

    如果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别人,一起做出计划来弥补。修理TA毁坏的东西,或者为人做额外的家务,以帮助TA修复这段关系,提醒TA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十三岁的孩子叛逆怎么办

    1、不要总是强迫孩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受邀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讲台,就拎出一只还在“喔喔”叫的公鸡。并掏出一把米往公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一粒米也不肯吃。但陶先生一放开手,恢复了自由的公鸡扑哧了几下翅膀,自己吃起了米来。

    2、懂得“南风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南风效应”,说的是寒冷的北风与温暖的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

    他们决定比试一下:看看谁先能把行人的大衣吹落。于是,北风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行人却把衣服裹的越来越紧,任它怎样狂刮也无济于事,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

    [图片1]

    3、学会宽容

    说实话,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宽容父母,却不知道自己也不太宽容孩子,宽容别人。

    你是孩子的榜样,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不仅要对孩子宽容,更要对别人宽容,如果仅仅是对孩子宽容,而对别人是另一种做法,你的孩子也许不会对你宽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越战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

    4、学会理解孩子

    正如孩子了解你的过程,在你对孩子发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这么做后会有什么感受,他期望别人怎么看他,他想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什么。

    尽量多抽出些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尝试着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尝试着做孩子的朋友。

    4如何拯救十三岁的孩子

    1、会倾听,多沟通,了解他。

    倾听和沟通是化解孩子叛逆心理的根本,家长应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能接受的沟通方式。沟通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多听孩子的建议,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保持冷静、维持耐心,了解孩子叛逆的真实原因,释放负面情绪。

    2、树立榜样。

    不妨多给他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

    虽然不可过分干预孩子的社交圈,但可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多带他出去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

    4、放下身段,尊重孩子,平等对话。

    孩子青春叛逆期,特别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与尊重,家长应真正放下身段,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给他足够的发言权。

    5、发挥父亲的作用。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