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CSDPAL
  • 总算认识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1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孩子懒散拖拉,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成为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0]

    第一,调查访问法,用事实来说话。

    利用几个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走亲访友,走街串巷,去寻访身边各种职业与年龄的人,尤其是孩子熟悉并且崇拜的人,还有从事孩子梦想的职业的人。问问他们:人为什么要学习?你觉得小孩有必要上学吗?怎么上学才能学好?请大家在孩子精心准备的日记本给孩子写下祝福、赞美与期待的留言,晚上回来后与孩子一起分享与分析,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关于上学与学习的真实感受。

    如果孩子感受深刻,就问问孩子你目前上学与学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与孩子谈谈妈妈的苦恼是什么。在相互了解对方心声的基础上与孩子商量出最可行的“爱上学习”好办法。如果还感受不深,甚至认为上学没用,不上学也可以摆摊设点开网店,打工挣钱养活自己,那就一定要带着孩子全家一起深入体验一下这些职业的辛苦,用实践与体验来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虽然周期长,但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态度与责任心。

    第二,环境影响法,用环境来唤醒。

    带孩子到读书人集中的地方,比如:书店,图书馆,闹市区,让孩子拿着相机拍下最安静与打动他的读书的场面,每次去半天。把孩子拍摄下来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到家里的墙壁上与孩子学习休息的屋子里,让全家人随时感受到读书人那份安静与投入,慢慢的,就会看到自己的家庭也安静下来了,大家不自觉地拿起了书。

    第三,趣味学习法,用快乐来吸引。

    用生活化、游戏化、动手操作与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改变孩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眼睛看,嘴巴诵,耳朵听,用笔画,用身体表演等等方式刺激孩子的脑神经,让大脑在学习的时候处于非常兴奋又安静的状态,这时候的学习效率一定高,注意力与磨蹭的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第四,家庭公约法,用责任来约定。

    把孩子上学、父母工作作为家庭成员对家庭必须承担的责任来给以约定,告诉孩子这是爱的约定,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有源相爱,所以大家都要为爱与家付出自己的劳动。明确规定父母与孩子在上学、工作、家务劳动、生活自理与互助等方面的详细分工与责任,制定相互监督的办法,共同执行,规则比惩戒更重要。

    2孩子懒散拖拉的原因

    第一:认知类原因。

    即不认为拖拉对自己有什么不好,家庭中有不良示范存在,父母长辈对孩子娇纵、溺爱。孩子没有时间概念,表现散漫、任性、规则意识淡漠。

    第二:情绪类原因。

    情绪类根据性格不同又分两种,一种性情较缓的孩子。跟不上父母或周围人的节奏;或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亦或朝令夕改,孩子思维被拉扯,无所适从,还常被催逼、斥责。

    长期下来,孩子事事没劲头,有一点破罐子破摔,从不主动适应周围环境,表现懒散,拖拉、消极、被动。

    另一种孩子性格不慢,除了自己特别想做的事之外,其余的事总是拖拉。他通过拖拉行为与父母、老师抗争,以获得自己学习、生活的主控权,这类孩子要自己说了算,渴望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这两类孩子内心不一定有清晰的意识,但做事不在状态,缺少动力,表现较被动。

    第三:能力类原因。

    这类孩子主观上想改变拖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间概念,动力稍缺,因为动力不够,能力也达不到;能力达不到,好习惯养不成,好习惯养不成,自然拖拖拉拉。这里,能力和动力相辅相成,动力强了,会想办法提高能力;能力强了,动力也就变强了,二者良性循环,互为推动,好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养成事事快人一步习惯的基本能力有:时间的认知、管理能力;对所办事情的时间量配和空间卡控、突发应变等等能力。

    另外,做某类事的具体能力也需提高,比如说写作业拖拉,原因若是作业没记清、不会写、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的,就要想办法提高相应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拖拉才能获得改善。

    3孩子懒散拖拉的改正方法

    第一步、事前准备。

    物品准备:买小闹钟(颜色、款式一定是孩子非常喜欢的)。

    理念输入:直观输入时间概念的合理认知,形成孩子对早起行为的合理期待。

    目标设定:妈妈引导,让孩子自主决定起床的目标时间及行为(一个阶段只专注一个目标)。

    执行时间:最好前3-7天提前和孩子约好,并商订好落实后的奖励。

    第二步、约定提醒。

    执行前提醒孩子2-3次,如:还有三天,要早起啦,让孩子内心准备好,强化期待。前一天晚上早点睡,睡前提醒并确认孩子是否按时上好闹钟。

    [图片1]

    第三步、正面强化。

    只要孩子落实了,哪怕只比之前早起了五分钟,也要大大鼓励,让他充分体验到计划落实后的成就感、自信心,激发新的执行动力。

    第四步、循序渐进。

    当孩子可以稳步提前5分钟起床后,再约定到理想的晨起时间,节奏与进度妈妈酌情来掌握。核心要领:根据孩子实际能力,阶梯式提高目标期望,直至达到终极预期。

    4孩子懒散拖拉的教育技巧

    1. 作为家长要“身懒心不懒”。

    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并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

    美国家庭会给孩子灌输Responsibility(责任感)的问题,比如大孩子可以做babysitter(临时照顾幼儿者),帮助照顾小宝宝;家里制定一个Chore Challenge(家庭事务挑战),分配给孩子一定的家务活。

    2. 帮助孩子制定目标,与孩子一起忙碌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快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比如给孩子制定“6点钟起来晨读”的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在孩子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和耐心,帮助其一步步完成目标,让他享受目标达成的成功与喜悦。

    我之前写过《十载研究,哈佛学者才发现,一份新年计划,竟影响着孩子人生》讲得就是制定目标的重要性,里面提供了两类新年目标模板,很值得参考一下!

    3. 保持孩子情绪上和体力上的活力。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采用问答的方式整理资料,避免孩子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打瞌睡。

    这一点,美国老师就做得很好,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她们特别注意和孩子的交互,常常是将小朋友们聚拢过来,坐在地上,姿势随意,坐着也好,趴着也罢,这种方式交流起来特别自然,就像和朋友自由交谈一样。

    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

    4. 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孩子协商共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奖惩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每一项。可以制作一个列表,然后每个星期把做得事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孩子感受有效利用时间所带来的成就感及奖励。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做事,也务必根据设定对孩子进行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