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反映,孩子试卷上的错误很多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难克服粗心这个毛病,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丢掉很多分数。家长和孩子都为此很着急。其实,如果对粗心问题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会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困扰。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的相关内容。
怎么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在对粗心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量减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误。家长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
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以避免对孩子粗心的强化,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是在孩子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此时及时表扬孩子,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业的好习惯。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业,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
[图片0]
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总之,孩子的粗心并非罪不可赦,与其一味责备、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倒不如在平时加强对孩子的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我们怎么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孩子因此很自卑,他的妈妈对此也很无奈。于是,孩子的妈妈便去请教儿童教育专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和这个孩子一起统计和整理他作业本里的错别字,整理完之后,她和孩子都惊奇地发现。
原来,总是写错的字就是那么几个。最后,她让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本,把整理出来的错别字写在这个本子里,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些字写错的原因,把这些也写进本子里。在妈妈耐心的指导和孩子的认真坚持下,一周以后,这个孩子作业本里的错别字已经明显地减少了。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让他准备一个错题本。
其实,只要对“粗心”问题进行详细地整理,这些问题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纠正。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 “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为小心翼翼,所以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很多。
孩子改掉粗心毛病的技巧
不同的个性和学习类型造成的粗心倾向。孩子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孩子做事冲动急躁,急于求成,易出现粗心;一般来说,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粗心的情况要比多血质的孩子少,因此对多血质的孩子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学习类型可划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四种。一般来说,视觉型的孩子比听觉型、运动型孩子粗心现象要少一些。
家长、教师不良的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罗森塔尔效应”,来说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图片1]
1968年,两名叫罗森塔尔和福德的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 “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着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如何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粗心有时候就是因为责任心不够强烈,做事的时候就会比较敷衍,这样难免就会出现一些失误,在他人看了也就是马虎了。责任心的培养可以从做家务开始,而且要严格要求,一旦要做就必须得把它做好。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当人们做事的思维被其他事物打断后,就会忘记某些细节。因此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也是造成粗心马虎的原因。注意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独自玩耍,因为如果在家长身边玩耍,父母总会忍不住去逗逗宝宝或者帮宝宝处理一些问题。只要没有其他的事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是能够专注起来的。
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所在
当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时,父母在提醒的时候要给孩子讲出问题的所在,加深孩子的印象,下次孩子就不容易出现相似的问题了。不过在提醒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过多的抱怨,只需轻轻的点醒孩子即可。
让孩子知道粗心的后果
让孩子认识到粗心的后果,也是纠正孩子粗心的一个有力手段。比如,孩子在外面玩耍时,把钥匙或者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父母就适当得对孩子进行一些惩罚,适当地让孩子体会一下粗心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