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 终于认识公务员行测备考

    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的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务员行测备考的相关内容。

    [图片0]

    公务员行测备考:

    首先明白“常识”的“构成”

    常识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哲学、地理等诸多方面。

    其实常识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了。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史与未来,所谓“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就是这般道理。

    利用专业优势“补缺补差”

    大学专业里面,文史哲类专业的同学在此方面可能优势多一些,但是理工科的同学也有机会去学习。

    文科类的同学,本身优势稍多,就可以去恶补理工知识(主要是:科技、物理、生物化学);

    理工科的同学就要更加付出一些努力了,什么“经济、法律、文学等”要花更多精力去掌握(请着重关注“法律”,因为在常识中比重不小。)

    日常的积累--“日积月累”

    这里的“积累”指的是在生活中,多留心,注意了解吸收。其实“日积月累”很简单,比如电视里面的“知识闯关”节目的很多知识就很实用,大家不妨可以去看看,顺便记下来。

    一些生活常识,比如吃喝、住行方面的知识,要去了解。最好是去亲身实践下,在农村的同学可以去种种田、锄地种菜养猪(不要嫌脏啦)。城市里的同学可以去做做家务,去了解下城市的历史和地理。更多的知识都是在平常生活中慢慢“积累”的,所以要做一个有心人。

    提供一些其他的知识积累渠道: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中央媒体的节目;单位订阅的党报(地方日报、中央报刊)。上网的话,可以去关注下主流网站等。

    多做笔记,多复习

    每当自己学习到了某方面的常识,不妨记下来,勤动笔,分类记好(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哲学、地理等类别)。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做到“温故而知新”。

    注重和朋友交流

    在亲朋好友聚会之时,不妨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常识”方面,谈论一下各自掌握的知识面,取长补短,使得各自的知识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为什么公务员要考行测:

    第一,行测能考出你反应能力快不快。想想看, 120分钟120道题(呃……国考还是135题120分钟),所以呢,这个平均1分钟1道题(平时只顾dota不看书不看报,有文字阅读恐惧症的小伙伴,也许题干还没看完吧)的速度,绝对能看出反应能力快不快。【仅凭这一点,就吓倒不少在大学中已经懒惰了两三年的同学,所以,没点挑战心态的,公职单位也不收哦。】

    第二,行测可以考出你的快速决策能力强不强。真的能每道题都是1分钟搞定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考试中你要选择放弃某些你短时间内无法驾驭的题,重点攻克能让你拿到75分的那些题。【行测75分,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如果不信,呵呵,2小时完成一套整卷试试,看看多少分。】

    第三,行测可以考出你是否具备快速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在你放弃了某些题后,发现自己的速度还是不够快?那么,快速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还需提升。行测的每道题都配备了4个选项,那么,每个人至少有25%的概率答对,那倘若根据题干中某些关键信息快速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正确率就可以提升到50%、75%、100%。而且经过实践证明,这个确实可行。因此,越准越快地提取题干中的关键点,分数就会越高。

    第四,行测可以考出你有木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和数理计算能力。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个说话毫无逻辑、做事思维混乱、数理能力极弱的人,相信大家都不想和他打交道。想想看,工作汇报时,A用简单明了的3句话,加数据论证点出工作重点、工作进度;B用稀稀拉拉的10句话还没讲清楚到底干了些什么,那么,领导更倾向谁?毋庸置疑是A。而行测中的逻辑判断、言语理解中的主旨题、资料分析等考题都是从侧面考查你的个人能力。

    综合四方面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行测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考点广而多,但难度浅、题量大、考试时间短”。因为只有知识面广,且具备快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同学才能拿高分,公职单位才能筛选出这方面能力突出、适合跟他们一起工作的同伴。而我的最新课程,其实就是为了去提升考生的能力去塑造的。

    [图片1]

    公务员省考行测考什么:

    公务员考试的省考主要分为行测,也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部分,行测考验的是知识面,包括各方面知识,申论则是材料理解和写作的能力,两部分都极为重要。

    第一部分是言语表达能力,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是语言能力的基本功底,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理解等,语感好占很大优势,这部分提高在于平时积累。

    第二部分是数学题也就是数量关系,是考试中最难的一部分,包含初中到大学里的各种数学类型的试题,需要有良好的理科基础才能在这部分取得好成绩。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这部分不是简单的判断,是在数学、语文结合的基础上开发的新题型,通过已知条件判断未知条件。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包含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计算,还有各种图形材料、文字材料、表格材料的处理。难度较小,是考试的得分点。

    最后一部分也是知识最广的一部分,没有具体范围,包括政史地、天文地理等,这部分提高要关注生活、关注新闻,提高自己的生活阅历。

    行测答题技巧:

    一、考前学习以调整状态为主

    在现阶段,想要全面的复习已不可能了,应该把重点放在调整状态上。

    首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考试前要平静下来,不要打破以往的复习习惯,调整好作息时间,以最饱满的状态去应对考试。考前三天,不能熬夜,这点尤为重要。

    其次,考前适当模拟,调整好答题状态。在考试前的两三天,一定要做一些模拟题,要选择高质量的,跟真题十分接近的行测模拟卷,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作答(即在上午9点—11点间做题)。尽量营造真实的考试氛围,以便考生尽快适应考试的紧张气氛,通过模拟调整心态调试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思路。

    学习时间较多的话,还可以重点练习资料分析题目以提升自己的解题速度。在考试中,资料分析的分值较高,且只要能根据所给材料列出式子计算,一般准确率都能达到80%以上,所以在现阶段应侧重资料分析题目的训练,训练时注意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速算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二、考试“装备”宜全宜多

    首先,准考证、身份证一定要带好。准考证可多打印两张,行测考试比较费草稿纸,打印准考证时,多打印两张准考证带入考场,用准考证的背面当演草纸。

    其次,必备的铅笔、橡皮、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一定要多带。需要注意的是,铅笔要求的是2B铅笔,考前最好是削好三支以备用(两头削,一头尖的、一头扁的,尖的用于做题,扁的用于填涂答题卡,节省了换笔时间)。注意2B铅笔的购买来源,千万不要到小摊、小店购买2B铅笔,以免买到假货,建议考生去大型超市、商店购买。黑色的签字笔也可以多带,至少两支。

    另外,辅助工具也要带全。手表、直尺、量角器为必备物品。可以多带一块手表,有关钟表计算的题可以用拨表来解答。几何问题可以拿直尺量,资料分析里的条形图可以直尺量高度、扇形图可以用量角器量角度对应找出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