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 总算明白关于良好习惯的演讲稿

    美国的约·凯恩斯就曾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确,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形成习惯,后来的后来,却是习惯造就我们的人生。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良好习惯的演讲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0]

    关于良好习惯的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像一颗星、一滴水、一棵草。或许你认为他们还太渺小,但若是积累起来,它就是一片璀璨的星空,一片辽阔的大海,一方碧绿的草地。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容忽视。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如同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为你的成功铺筑基石,为你的未来点亮绿灯!

    杨澜作为一位知名记者,采访过许多部长、元首,连俄国的副总统访华的时候也只接受她的亲访。如此年轻,却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正是由于她养成凡事无大小,坚持做好的习惯。她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对你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纵使现在它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又怎知日后不会助你一举迈向成功!

    有时候,就算你能垒九重之土而胜昆仑也没有用,穿山甲不是照样可以击穿它;就算你能倾天下江河以成沧海,可是那又怎样呢?千里之堤,还不是溃于蚁穴。而坏习惯就是那一只穿山甲,那一处蚁穴。可能,它们只需一步,便可摧毁你的百般努力。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里看到这样一些镜头:一个人被欺负,然后被人救了,顺带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反抗”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习惯了,他们打一会儿,就会走的。”习惯了软弱的人,就永远学不会坚强;习惯了懒散的人,就永远学不会勤劳;习惯了依赖的人,就永远学不会独立;习惯了黑暗的人,就永远看不到光明。而有了坏习惯的人,就不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的一生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到的?”他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事实上,不止这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一生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既然成功人士都如此注重培养良好习惯,那么渴望成功而又尚未成功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注重呢?

    大道理谁都会讲,可实际行动又有谁做过呢?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好的计划好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恒心,毅力,再加上坚持,不放弃。正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说,我们要养成谨慎小心的好习惯。子曾经曰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正是劝诫我们要养成虚心好学的好习惯么?有了勤勉好学的好习惯,方能容纳百川;有了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方能水滴石穿;有了善于思考,多于动脑的好习惯,方能举一反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良好的习惯,有何不可?

    平生不知悔恨,方知悔恨,便害悔恨。不要让坏习惯阻挡了成功的脚步,不要等到白发苍苍,鬓似霜雪方才知晓后悔,那时的时光太迟,已来不及。好习惯应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听,四月的号角在吹,五月的战鼓已响,六月像一个黑色的战场,隔了四百多天的距离催促我们扬帆起航!不怕,一年以后的我们,一定会整装待发,带着好习惯,踏碎荆棘,冲向胜利的航向!

    关于良好习惯的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塑造了独特的自我,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人的好习惯如何改变人生,我可以告诉你,好的习惯就犹如一株幼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吸收天地之精华,最后会助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当他直指云霄的那一刻,便能体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豪迈之情。

    而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正如一棵棵幼苗,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爬上人生的顶峰,触摸我们那阳光普照,风景如画的未来。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那么好习惯就是这座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她的果实往往对生命的成长影响深远,就像鸟儿偶尔衔落到一个荒岛上的一粒树种,这不起眼的种子往往就是覆盖荒岛的森林孕育者,是改变命运的制造者。

    历史长河永远地静静地流淌,好习惯顺水而下,我找到它的主人。千百年前,曾有人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曾有人记得他是谁,他便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家喻户晓的曾子。这个有着千古美名的史人,正因为有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才使他成就了“仁“的最高峰。

    如果说生命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原野,那么好的习惯就是这片原野上悄然踏出的一条心灵之路,有了这条路,就不会因误入荆棘之丛而被伤害,就不会在漫漫岁月里迷失自我,有了这条路就能去漫游我们的理想之园,就能一天比一天更走近我们渴望的新生活。

    鲁迅先生,我想大家很熟悉,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小时候因为一次上学迟到而被老师批评,于是便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以此激励自己不再迟到,从那天以后,鲁迅先生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正是这一习惯,成就了鲁迅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辉煌业绩。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戒让我们要养成读书好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又使我们知道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习惯,会帮助自己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同学们,也许你们不是天才,没有很高的天赋,但是你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你拥有良好的习惯,它往往能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不经意间助你一臂之力。但好的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一点点养成的,是一天天努力的结果。

    人生就犹如一尊青花瓷,而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如在装着松软的春泥的青花瓷中,随意地插一株洁白的梨花,置于陋室,则去了一地陈旧,添了一份清远;置于华居,则散了一室浮华,送了一缕幽香。

    习惯亦是过去的浓缩,未来的放纵。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也许会花费你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它却可以带来一个阳光普照的未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带着好习惯出发,踏上人生的旅途,寻找那美好的未来!

    关于良好习惯的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人都知道习惯养成自然,但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图片1]

    一个好习惯是人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养成了好的习惯,他成功的机率为90%;一个人虽养成了习惯,但是,是一种坏习惯,他成功的机率为10%。

    在当今社会,有些人随地扔垃圾已经成了习惯,并且成了自然,但这种习惯并不能充实他的人生财富,这种习惯是一种坏习惯,坏习惯只会使人的品格越来越低俗。随地扔垃圾一个小小的行为动作却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到一家很出色的公司应聘,面试官的问题他都对答如流。面试结束后,面试官让他回家等消息,他信心满满的回家,但过了好几天都没有消息,他不甘心,便去那所公司找其负责人说理,负责人只说了一句:“细节决定成败”。他仔细回想,原来是自己在进入面试场时,看到地上有一团废纸没有主动捡起来。这个行为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你可曾想过:知识是财富,习惯也是一种财富。

    在社会中,你的地位不论有多么低下,但只要你有一个好习惯,成功就会向你走来。

    有这样一故事,曾深深启发着我——一个乞丐在街上行乞,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一个皮夹子掉在他的正前方,他便走上前去捡起并打开皮夹子,皮夹子里还有一些钱。我们想到的结果一定是他占为己有,死不认账。错,大错特错,他并没有占为己有,他是一直在街头等待失主,过了好久,终于等来了失主,这位失主恰恰是大公司的老板,这位老板被乞丐的行为深深打动,并且韩赞赏他,认为他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人才,便出高价聘请乞丐去公司工作。最后,这位乞丐成了有名的企业家。

    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因有一个坏习惯而亲手毁掉了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而一位地位低下的乞丐却因有一个好习惯而创造了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财富创造人生,习惯又创造财富,所以,我们应培养一个好习惯来创造人生的财富。

    关于良好习惯的演讲稿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总希望在暮色悠远时,寻一处沧桑的古迹,品一份历史之幽深。四面无人处,那古迹仿佛凝结了历史,只一瞬便是永恒了。跟随心灵去寻幽访古,成了我最渴望养成的好习惯。

    并不是去所有有些年代的地方都叫寻幽访古。记忆里,我对那游人如织的煌煌大寺,只匆匆一望便觉乏味。但对那些沧桑古寺,心驰神往。以前,随团而访的古寺一样的金碧辉煌,气宇轩昂,仿佛天下庙宇之别仅在身处何山,其余便是一样的。但是,一座藏在藏山后山的古寺,却触动了我寻幽访古的心弦。也正是它,让我明白寻幽访古应是伴人一生的好习惯。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让我在暮色里踏进那古寺,没有熙熙攘攘拜佛许愿的香客,只有寥寥僧人的青鞋布衲伴着古寺。仅一圈矮矮的围墙,却仿佛划分了两个世界,古寺并没什么响亮的名号,相较于年年整修的庙宇,竟显出了几分凋敝和从未品味过的真实感。古寺曾经的青春亮色只留下点点零星的彩斑,“古寺”显出“古”字应有的苍老朴实,而引我驻足。寺里寺外看不到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精美,也就没有了城市的脂粉气,还原了生于山中,长于山中的寺庙应有的质朴。

    走进大殿,竟没有寻常寺庙里燃着的碗口粗的香烛,仅有几柱青烟袅袅缠绕住踱进古寺的凡世俗人。比起那终日弥漫在旅游寺庙里的烟火,更让人心生虔诚。仿佛不怒自威的君王,无需任何粉饰,就让天下听命于他。正殿上的大佛,面目已半掩在暮光中,看不清模样。相较于各式金身佛像,那淡去了容貌的佛像反而更有让人参禅悟道之思,四下里原有的种种装饰更辨不清曾经的旧容,或许原来是绘有彩图的,但现在却连墙皮也将近剥落。那就都剥落下来吧,露出本真的面目。让在红尘迷离的人们明白何为历史经过后,留下的真实与从容。

    走出大殿,走向古寺边缘的钟楼和鼓楼。虽心知“晨钟暮鼓”一词,却还是走向了钟楼。登上吱吱作响的木梯,我在那钟前走走停停。最终还是扶着木柱在不应有钟声的时间撞响了古钟。悠长如斯,传送百里。一时间惊起数只鸟儿。凝望着沐浴在夕阳里的古寺,方觉那里是岁月成长的地方。那个时不必有什么乐曲,历史已为那时的我悠悠梵唱。

    我就这样看着、看着,暮色终于彻底环住了古寺,心神已不知穿越了多久的历史。好想能走入每一座山中的古寺,触摸历史成长的印痕。只是,寻幽访古何时才能成为伴我人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