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夸张手法写作文?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现实中的人物、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夸张。夸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图片0]
(1)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说。如:“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金色的鱼钩》)嗓音再响,相隔十里地,也不可能会听到他的声音;搪瓷碗再重,也不可能会有千斤。显然,这两句话运用了扩大夸张的手法,极言声音传得远,人物心情激动的程度深。
(2)缩小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如:谁敢动刘代表一根毫毛,我们就把路矿两局打得片甲不留。”(《工人代表》)“一根毫毛”并不会损伤人的身体。显然,这句话运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既表现了工人们对刘代表(少奇)的关心,又写出了大家对敌人的愤怒。又如;“五岭逶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诗《长征》)诗中说在红军眼里,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就像可爱的“细浪”一样,磅礴的乌蒙山就像大地上滚动的“泥丸”。显然,这两句诗也运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岭矮小,以此反衬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超前夸张,即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如:“看到这鲜绿的麦苗,我就闻到了白面馒头的香味。”看到鲜绿的麦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闻到馒头的香味。显然,这句话运用了超前夸张的手法,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获得了大丰收,蒸出了香味四溢的馒头)说成先出现的事。
作文时,正确运用夸张手法,可以加强语言表达的力量,生动地表现作者对人或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提高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不似真实,胜似真实,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运用夸张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夸张允许言过其实,但必须要有依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人或事物的特征要进行合情合理地渲染。否则,夸张就失去了真实感。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讲: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夸张就真实,因为那里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因为广州一年四季或温暖或炎热,根本不下雪。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说话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如:说“白发三千丈”,这是明显的夸张;但如果说“白发三尺长”,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3)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不要抄袭前人的,或简单地模仿、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