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 终于明了四岁孩子自尊心强怎么办

    针对力量型的孩子(大概4周岁左右)在交际的过程中自我主观意识较强,在学校有时候经常有粗野的行为,比如别人不认同他他就会动手打人,让人措手不及,对一些小朋友造成一些伤害,作为老师或者父母应该做何引导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岁孩子自尊心强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四岁孩子自尊心强怎么办

    首先,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与发展的主要敏感期一般在2-5岁, 孩子会表现出打人、咬人、说不、不愿意分享、占有欲等一系列的敏感期典型行为,而4岁正是关键时期,这些行为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其次,力量型的孩子尤其需要得到认可,他想得到小朋友的认同,这个需求没错,只是孩子不知道正确的表达和处理方式而已。

    所以,要利用其自尊心来做点文章,教会他用合理的方式来赢得别人的认同。语言引导:宝宝动手其实只是想让大家都支持你、喜欢你对不对?(对呀)宝宝很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是对的。不过如果别人也用动手的方式来对待你,甚至把你打疼了,你还会喜欢和支持他吗?(一定不会的啦)所以呢,要得到别人的认同。

    [图片0]

    重要的是要让别人真正喜欢你,动手只会让人家怕你或者讨厌你,这样就更不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了。下一次,当别人不认同你的时候,你可以问:为什么呢?听听别人说的是不是有道理。(需要注意的是,力量型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属于“鸭子死了嘴巴硬”的类型,死不认错,所以,只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可以了,不要强行逼迫他认错。)

    孩子自尊心强怎么办

    别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去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之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适当提参考建议,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不要因怕脏等原因制止孩子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很小的孩子习惯咬东西,大一点的孩子喜欢到处摸、到处玩。其实,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应该多鼓励这种行为,不要怕脏怕麻烦而一味制止。教孩子发挥自己个性中积极的一面,扬长避短。家长要明白孩子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外向,擅长人际交往及运动。

    可外向的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虎头蛇尾,家长可以教孩子把事情分成一段一段来做,尽量培养他的韧性。文静的孩子不是那么活泼,这时候家长除了鼓励其交往,还可以多让他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增强信心。内向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做事情容易坚持。但自我评价常常容易偏激,家长要多鼓励他。不要强迫他改变秉性,而是要根据孩子个性来发展。

    四岁儿童自尊心强怎么办

    听话断章取义。三四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听话”也有所侧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关 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妈妈提的条件。同时,要求孩子听一遍,就能把妈妈说过的话全部、清楚地记下来,的确比较困难。

    由于这个记忆上的“失误”,孩子在回忆妈妈说过的话时,便会用自己希望的样子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说出来的话自然就难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听话”的丢三落四状况会有所改变,理解力也会提高。

    如果孩子听到的都是表扬和赞美的声音,久而久之他就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往往以炫耀和吹嘘使自己表面占上风,以获得心理平衡。也有的幼儿,自尊心强,好胜心切,把话说得大大的,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尊。

    [图片1]

    另外,当三四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的“壮举”时,也会夸大其词。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吹上天了,他自然也就不着边际,说话也无法落地了,大人和老师都有很大的责任,孩子这种君临天下、傲视群雄的心态一般都是大人给予的。

    儿童自尊心强怎么办

    幼儿“独立期”的正常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都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心理期:无论穿衣、吃饭、睡觉、玩耍,他们都要自己决定,他们急切地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不想听从大人的指令。于是,他们的嘴里常常冒出“不”字。这是孩子要求独立的一种强烈表现,而父母却往往将之视为“任性、倔强”。

    无微不至的宠溺所致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怎么爱也不够,对他们是有求必应,正当的需求也好,任性的要求也罢,总是想法儿满足。这就养成了孩子娇惯任性、为所欲为的脾气,稍不如意,孩子就会以哭闹、发脾气来迫使父母屈服。

    延误教育时机所致

    许多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倔强,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引导。在孩子懵懂无知时,父母对他们是一味“屈服、妥协”,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自己懂事;而孩子长大了,非但没有懂事,甚至愈演愈烈,事事都要跟大人对着干,父母想要扭转乾坤恐怕难度更高了。因此,父母要抓住契机,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就要马上教育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