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宝宝也不例外。即便很多家长在与宝宝的互动中会有所顾忌,但有些时候,还是会做出一些可能伤害到宝宝自尊心的事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么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调节孩子自尊心的相关内容。
怎样调节孩子自尊心
保护宝宝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就是要与他平等对话。尤其是当你所做的某个决定与宝宝有关时,更要提前与他进行沟通,尊重他的意见。比如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要来家里做客,你可以提前跟宝宝说“妈妈的闺蜜今天来咱家做客,我们一起招待她,好不好?”
让宝宝以小主人的角色来参与到家庭生活中,而不是一味地将他推到一边。否则你的这种举动只会让宝宝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从而引来他的反抗,甚至会在客人面前爆发。家长要知道,宝宝发脾气一定是有原因的,了解他的需求,并在安抚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措辞,避免因为一时心急而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
[图片0]
家长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尤其是做与宝宝相关的决定时,要提前与他沟通;家长要与宝宝平等对话,及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自尊心是好事,但是自尊心太强就属于过而不及了。如果你有一个自尊心特别强,脾气还犟的孩子,是不是有点担心,因为这样的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心理素质就不是那么的如意,见不得别人说自己一点的不是,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伤害自己。
怎么调节孩子自尊心
我们常常当着孩子面,在一群人面前肆无忌惮的说落孩子,说他长的一副孙悟空的翻腾样子,调皮又爱哭。一阵哄笑后,谁也不会注意到孩子脸颊上的羞愧。
久而久之,孩子喜欢不在众人面前露面,有人的地方,他们便怯生生的躲在父母身后,与影子为伴。
后来,我们发现孩子变了,变得有些内向,不爱说话,不爱见客人了。这才焕然大悟,原来这么豆丁大点的孩子也有自尊。
记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而敏感的,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和理解。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受到真正的自尊,发展出自信。
若把孩子看成不懂事的孩子任意去批评、指责,刺伤他的自尊心,那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退缩、紧张,甚至憎恨、敌对情绪。
有人说,孩子的自尊心要从小培养,我倒认为,自尊心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3岁左右,孩子便会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有了自尊心。
我们怎么调节孩子自尊心
让孩子感觉丢脸了
每家孩子都有觉得尴尬的经历,爸妈在做好教育的同时,应该跟孩子尽量淡化这件事本身,而非常常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甚至还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起,这样,孩子更会觉得无地自容,甚至整天担心自己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和讽刺。
孩子被体罚了
如果孩子犯错了,千万不要把对孩子的惩罚随便陈述给别人听,不管是打骂了、站墙角了,都不要说,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如果再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孩子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二度伤害”。
[图片1]
反复提孩子身体的缺陷
如果孩子患有抽动症,有时候整个身体会控制不住的抽动;还有两只脚长短不一,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又或者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家长不能总是反复提到孩子的这些缺陷,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否则轻则会让孩子没有自信,产生自卑等情绪;重则,孩子会形成反社会人格。
我们怎样调节孩子自尊心
要尽量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情境和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儿童获得积极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尊心形成的关键。家长可以给儿童确立一个适当的标准,让孩子通过完成这一标准来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确立标准时不能主观地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儿童,而是要从儿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出发,如果标准定的过高,孩子屡遭失败,他们的自尊心就会收到伤害。在孩子达到要求之后,要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使其得到成功感。
不过,虽然自尊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有一个度,如果表现的太强反而会变成人格弱点。有心理学家曾用气球对儿童的自尊心作了形象的比喻:“一个没有气的气球毫无价值,然而气冲得太满则容易胀破;只有气冲得不多也不少,才会兼具观赏性与安全性。”
首先应该帮助孩子树立适当的挫折意识。让孩子明白人生的挫折就像自然界的风雨一样不可避免;其次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对失败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通常失败有三种原因:一是孩子本身努力不够,二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三是客观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