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总算认识怎样让小孩树立自尊心

    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他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是于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心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让小孩树立自尊心的相关内容。

    怎样让小孩树立自尊心

    一般来说,孩子从2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尊心也会越来越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阶段性的心理状态,误认为“无论我做什么都是对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容不得别人批评,情绪变化大,不愿意面对失败。

    一切问题的存在都是有根可据的,而导致孩子自尊心过强,也是有原因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长的溺爱。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事事包办,大肆夸奖,是诱导孩子自尊心过强的一个因素。

    就是因为家长长期“甜言蜜语”的夸奖,让孩子产生了一种错觉:只要我做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做的都是对的。时间久了,他也就接受不了别人的异议。自尊心过强、控制欲强、不能理解别人的孩子。

    [图片0]

    往往需要很多外在的配合,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你丝毫不能表现出对我不好、蔑视、打压、不尊重、不听话,你所有的动作要按照我的意思来完成。这样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仅与别人难以相处,搞不好人际关系,也让自己生活得特别辛苦。

    孩子自尊心强怎么办

    孩子有自尊心是应该的,成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应该的。但是什么才是孩子的真自尊呢?孩子接受批评,肯定是有不对的地方或者做了什么错事,成人才会给予批评指正。

    孩子能够接受批评,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才能改进成长,如果因为自尊心强,不能接受半点批评,那不是真自尊,只能叫死要面子活受罪,后果是很危险的。

    现在社会上经常有孩子因为受了批评,或者遇到一点挫折、委屈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家长对孩子溺爱。

    就拿进草坪的孩子来说,如果奶奶告诉孩子草坪正在浇水,进去会祸坏小草,我们要爱护小草,这样孩子也就不会再进去。换一个角度说,奶奶去给孙子争气也是不对的,这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反而会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遇到点困难,家长马上出手,包办代替;孩子受点委屈,家长比孩子更委屈,如此让孩子被宠着、惯着,所谓的自尊心越来越强,脾气越来越大,稍微不顺就不得了了。

    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

    自尊心强有什么不好呢?自尊心强是人会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当然别人批评她她就会受不了,这很正常。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态,要把改掉缺点变成接受特点。

    父母不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孩子。要讲一点是这个父母,我看到你言词中的感觉,你是一个很典型的评判性的父母,总是以优点缺点,优点留下,缺点改掉这样的方式来评判这个孩子。

    不是说不可以评判,但是因为你说之前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是指八岁以前吗?如果说孩子刚刚跟你们生活不久,这种情况下你的这种评判其实对孩子是严重的伤害,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她没有跟你们建立起那么强烈的一个情感依赖,她的情感依赖在爷爷奶奶那里。

    在父母这里,好不容易回到你们身边了,实际上孩子是有期待的,但是她又怕你们。不是因为说是你生的,因为很多妈妈都会有这种感觉,觉得这孩子是我生的,她怎么可能跟我陌生?

    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实是已经长到八岁的孩子回到你身边,她真的跟你在心理上是非常陌生的,你要重新获得孩子的接纳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对她的评判。

    [图片1]

    就好比说你遇到一个陌生人对你品头论足,告诉你这个地方不好,那个地方又有缺点,你要改掉,你会觉得非常不舒服对吗?它是一种侵犯性的伤害,所以其实你现在对孩子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怎么让小孩树立自尊心

    “自尊心强、敏感、易受伤、玻璃心”这些都是标签,但是标签只能反映出表面现象,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样子,如果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就一定要从表面向内挖掘,发现问题产生的核心。

    通常,这样类型的孩子有一个共性,就是不愿意说话,或者话很少。先天遗传的性格占了一部分原因,而家庭环境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更大。如果家庭氛围就是冷淡、缺乏交流,那么孩子自然也就变得内向寡言,无法将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就只能埋在内心深处,导致越来越脆弱,也就是玻璃心。

    父母对于这类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比如,有一次幼儿园里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所有的家长来幼儿园参观,到中午午饭时间,家长们站在各自孩子的身后,看孩子们吃饭。当天食堂准备的是兔子肉,有一个小男孩一听到就哭了。他爸爸二话不说就皱眉制止:“吃饭了,哭什么哭!”

    儿子立即忍住眼泪抽噎,爸爸又催促:“还不快吃!”儿子就是不动筷子,一个劲儿的哭,爸爸一把拎起儿子就走,嘴里吼:“不吃饭就给我回家,不要在这丢人。”老师追都追不上,儿子一路哭着就被拎走了。这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在简单粗暴的方式下,孩子只会在脆弱、自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