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爱发脾气,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来硬的,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对孩子要耐心。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孩子老爱发脾气怎么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0]
孩子老爱发脾气怎么办
1.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对孩子有耐心,宝宝成长过程中对什么东西都会出现新鲜感和好奇就会乱翻家里的东西,不要老对孩子发脾气,不喜欢他翻东西家长可以引导宝宝看书,看些儿歌舞蹈的碟片,或者和宝宝一起做做游戏,经常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从而给宝宝养成好好学习喜欢上学的的思想。
2.孩子爱发脾气,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就要多陪陪孩子,对于宝宝无理的要求就要说不,还要试着改变生活节奏,把生活节奏放慢一点,忙的事情可以缓一缓再说。为了孩子将来的性格健康还是要学会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3.在平时的时候,就要时常教导他,告诉他哪些他适合,哪些他不适合,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进行冷处理,就是不要理他,事后当然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定要进行引导,慢慢的问不能急,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愿意与你沟通,与你交流他心里的想法,
面对孩子生气的情绪,父母们应该要怎样使他们的脾气逐渐改善?
1.只要是合理的需求就尽量满足他们,去关注他们的成长。
2.多给孩子一些包容与关爱。
3.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学会与孩子交谈,不要和孩子对着干,对着干是没有效果的。
4.多一些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带给他们快乐,孩子内心快乐了,就不会时不时就无理取闹。
5.孩子可以有生气的情绪,但不要让孩子得寸进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生气是不好的,遇到不开心的事要学会说出来。
希望父母们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孩子老生气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心理学认为,孩子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需求是想要有一种归属感的反应,他们想得到满足,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重视。当他们一旦得不到某种需求,他们就会表现得很强烈,这时候他们会大哭,会躲到一旁自己生闷气。那为什么他们会出现这些行为呢?
1.寻求关注:每一个人都想要自己被关注,被重视,孩子也不例外。很多父母平常在家会因为忙于家务而忽视孩子,孩子一旦自己玩腻了,他们就会故意哭闹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关注。若孩子生气是因为这个,那父母就应该引起重视,在空余时间多陪伴孩子,孩子就不会表现得这么强烈。
2.挑战权利: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他的占有欲会很强,感觉每一件事情都应该由他们来做主,他们内心想的都是同一种想法,就是什么事都由我说了算。他们表面上是这样强硬的态度,其实他们内心想说的是,我也想参与到其中来,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完成这件事。但是有些父母不懂他们,他们就会跟孩子对着干,以暴力的方式让他们不要来增添麻烦。父母应该先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接着教他们怎么做,从而一起完成,这样就不会因为孩子的干预而事倍功半。
3.报复:孩子通常在内心非常难过的时候,父母们如果以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报复,就会以同样的方式还击父母,这样的争吵会使亲子关系逐渐恶化。父母们应该去倾听他们,明白他们为什么难过,使亲子关系重新完善。
4自暴自弃:有些孩子会闷闷不乐,他们有时候会自己待在一边,对于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其实他们的内心是表现出一种失望无助的感觉,这时候父母就应该走进他们的内心,找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学会说出自己的难过。
再生气,也绝对不能对孩子说这5句话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被自己的孩子搞得火冒三丈的时刻,人一生气,嘴里说出的话,就会不经过大脑分析。家长再生气,也不能说下面这些话,不然,对孩子的伤害将会是一辈子的。
[图片1]
“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
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便对孩子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然后掉头走掉。
孩子面对父母突如其来的离开,肯定会傻眼。有的父母甚至真的会先走开,远离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这样对孩子的刺激是非常之大的,一方面,他们难以相信自己最亲近的人会这么轻易的离开自己,会给他们心里留下创伤,变得缺乏安全感、不容易相信别人。
另一方面,成人也最讨厌被威胁,小孩子也是这样的。家长过于偏激的言辞,会给孩子的心中埋下种子。长大成人后,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去用适当温和的方式去解决,可能会形成极端化、偏激的性格。
“我不喜欢你这样子的小孩”
碰到熊孩子不听话,做一些小错事或者小坏事,家长急于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一点威慑力,便会脱口而出:“我不喜欢你了”或者“我不爱你这样的小孩”,想通过这样的话语表达对孩子某种行为的不满。
但这句话的威力,对孩子可是不一般的。如果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说:“我不喜欢你了”,小孩子可能就真的以为父母不再爱自己了。他们本来是在尝试一件新的未知事物,结果因为一次小小的尝试,导致了父母都不爱自己的后果,会让他们失去自信、也失去探索精神。
“你怎么这么笨”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在你眼中,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了孩子好几遍,他还是做错了,你气不打一处来,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这都学不会”。
对于你而言,说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只是为了发一下牢骚,但是对孩子而言却是自信心的杀手。孩子听到这句话后,可能真的会在内心这样定义自己:爸爸妈妈都说我笨,那我真的就是笨吧,我比别的孩子差。孩子如果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会让他逐步否定自己,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而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聪明,学习不过别人的,我不要学习了。
“能不能别给我添乱了,我很累”
每天的确有一大堆事情要忙,有时候真的特别累,孩子把家里弄乱一点或者打扰自己了,父母有时就会不假思索地说“能不能别给我添乱了,我很累,没有心思管你”。
常说这句话,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父母的负担或者产生自己不重要的念头。一方面,孩子听到爸妈说这类话,往往会陷入自责的情绪。他们会以为是自己的行为让爸妈很有压力、很累,而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另一方面,孩子希望在父母那里得到关注,他们从内心渴父母的爱,但是却常常得到消极的回应,内心缺爱的孩子,长大一定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我怎么养了你这样的孩子”
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你激动地说:我怎么养了你这么小气的孩子;孩子与小伙伴玩的过程中推了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你很恼火地说:“我怎么样你了这样爱欺负小朋友的坏孩子”……
“我怎么样你这种孩子”实际上是轻易的在给孩子戴各种帽子。孩子的无心或者无意之举,家长用这类言辞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会给孩子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他们内心里也一定很伤心,原来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不是一个好孩子。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用自己最大的爱心与耐心对待他们。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似乎在一点点失去耐心,经常对自己的孩子发火,从嘴里说出的话,也像刀子一样,割向孩子的心里。孩子也可能因为父母的一句狠话,而给童年留下阴影。弗洛伊德说:童年受到了伤害,长大后很强烈地会感到缺乏安全感。
当我们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感到愤怒或者生气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说出伤害孩子幼小心理的话。我们在心里问自己三遍:出了发火说狠话,难道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吗?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冷静思考对策,勇于让孩子犯错误,是家长需要一直修炼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