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一直是大多数人眼中的铁饭碗,所以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大家都会努力的去拼抢、去备考。申论作为考试科目,常常被考生说成是“得申论者得天下”,足见申论对公务员考试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不报班准备公务员考试攻略的相关内容。
[图片0]
不报班准备公务员考试攻略:
摆正自己的心态。在准备报考公务员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心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们要明白的是公务员跟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都只是一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于一个不是以从政为自己终身目标的人来说,公务员考试只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并不是主旋律。
要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辅导教材以及练习题。在确定自己要报考公务员后,需要自己去书店或者网上购买一套适合自己的辅导教材以及相应的公务员考试习题。辅导教材最好购买著名辅导机构的,例如中公教育或者华图教育。辅导教材要系统但不一定要多而杂,题目至少要购买一套配合教材练习,在做完真题后可以购买模拟题等辅助练习。
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为我们学习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机会。我们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中,要学会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贴吧、网站以及网盘等下载最新的公务员考试资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行测考试的内容最好能够下载一些视频资源跟随复习,因为行测是提高公务员考试成绩的关键,往往老师的一个解题技巧的讲解可能能够减少我们的许多误区。至于在哪去找这些资源,需要我们花点心思去查找和筛选,网上这类资源比较多,只要用心都能找得到。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主要不要忘了花一点时间来研究公务员岗位。所谓的研究,不是指去分析该岗位往年情况如何,而是指要多花时间去熟悉各个岗位的招考情况,例如需要的条件,招考的人数等等。对于那些确定了就是要报考某个单位某个岗位的人来说,你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认真备考,打败那些可能的对手。而对于那些只要能考上公务员考试,不管什么岗位都行或者是还没有最终确定要报考什么单位的人来说,笔者建议多花些时间研究一下招考公告。在熟悉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对于符合自己条件,且自己有意向报考的岗位,要做个记录,并进行归纳总结。在研究完招考公告后仍不能确定报考岗位的,可以在报考的后几天随时关注报考的动向,对于一些地方,比如江苏省,它的考试报名系统较好,更新较快,可以考虑在考试报名结束的最后一天上午比较自己倾向的几个岗位的人员报名情况,并视情况决定报考岗位。但对于有些省份的考试报名系统,更新较慢,每天更新的次数有限的,可以考虑在考试报名结束的头天晚上进行报名。当然,这都需要我们在这其间每天关注报名动向。之所以让大家不要在最后一刻报名,是为了防止出现因报名人数太多导致报名失败或系统瘫痪的现行。还有一点,不要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招考人数多的,考上的概率大。这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是这样,但现实是报名的人数往往更多。笔者两次报考的都是只招一名的岗位,且都进入了面试。在报考时胆子要大,但是心要细,如果一个岗位只招一个报考的人数众多,就不要去冒险了,相反,对于那些只招一个,在考试结束时还没有几个人报考的,就可以去试试,这样的岗位往往考上的概率更大。
如果你有幸进入了面试,那么恭喜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面对面试,如果不报班,我们该怎么做呢?很多人可能都认为进入了面试就不需要看书了,只需要开口说说就行,其实这是错的。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面试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一旦进入面试,我们需要做的是针对考试的题目类型有针对性地练习,这种练习有条件的可以找其他朋友一起,没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对着镜子自己练习,关键是要敢开口,条理要清晰,思路要开阔。
公务员考试如何选择复习材料:
1.看封面
封面是考生最直观判断教材质量的依据。就像一个有品位的人绝不会衣着邋遢一样,一本质量优良的书必然有与其地位匹配的封面设计。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封面上得到这本书的编写者、出版机构等信息。
教材的编写者要从两个角度考虑:是否依托一线培训机构的编辑团队,主编是否是教学一线的名师。国考的行测涉及常识、法律、逻辑、数量等等各方面的知识,申论写作也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老师无论多么也有短板。一个教学团队集各家所长编写的教材更有力量。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名师一点胜过庸师百万”, 没有专业的研究和长期的培训经验是写不出好书的。名师是一种品牌,是考生对老师教学功力和指导水平的承认,教学名师编写教材能够站在业界高端,总结自身经验,对公考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更准确,对考生的指导也更有实战性。考生要选择选择从业时间长、业界地位高的名师团队编写的教材。
2.看前言和目录
教材质量要从整体考量。一本书的前言会对教材的特点进行总结和介绍,目录体现的是教材的整体框架。如果一本书的前言介绍避实就虚,一味宣传没有实质介绍,那么其质量是很可疑的。前言准确翔实可以方便考生迅速了解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这体现了教材的自信,相信能够凭实力吸引考生。
目录实际就是一本书的框架。从目录中的知识结构设置可以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否清晰,模块是否完整,题型是否全面。小章节的标题也是很看编写者功力的一个方面,章节标题是总结内容的点睛之笔,任何编写者都知道其重要性,都很重视其编写,如果一本教材的章节标题能够吸引考生,那么我们不能说其一定是本的教材,但章节标题不好的教材肯定是没有诚意之作。
3.看内容细节
选择教材,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判断教材的优劣,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小章节看其质量。这一个小章节的内容,我们要看:例题是否是的真题,或者是和历年真题难度类似的模拟题,例题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等等;解析是否有说服力,讲述是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整本书的基本素质。
“窥一斑可知全豹”,从一个小节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推测出整本书的质量。一个小章节有原创性的观点和技巧,带有编写者自身研究成果的教材肯定是一本的教材。
[图片1]
公务员考试之申论技巧:
申论简单来说就是阅读理解与写作,都是考察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项科目的考试很容易拉大考生的差距。
阅读理解主要是考察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类题目的做题要领就是熟悉文章、分清层次、把握主旨、社会延伸。
阅读理解的答案很多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但你还不能完全照抄,毕竟他有字数的限制,必须要在保留愿意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一般来说这类题还算是比较简单的。
一般来说,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会让你结合材料,对社会某种现状进行评论、提出解决措施、如何实施等,这道题目算是一篇小作文,考察你的综合能力,做这道题时需要多加思考。
最后,作文的答题是重中之重,一个是因为分值比较高,还有就是作文占用的时间较长,写作的时间影响整个的考试时间分配,所以日常的学习需要把写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很多考生会在考试后说:这次的写作材料跟我准备的不一样,没有准备我的写作都不知道怎么写了。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问题,精心为某一个可能的写作点做准备,到头来没有用上,以至写作没有材料,字数不够。
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没有材料也一样可以写好文章。方法一:巧妙借用试卷材料,对材料进行延伸并联系自身,将其变为自己的素材;方法二:固定格式,在写作过程中使用固定的逻辑关系格式或表达格式,如始终坚持……,牢固树立…,以…为…,努力前行,为建设…不懈奋斗。这样的固定表达方式可以直接套用,不仅可以清晰表达观点,还可以满足字数要求。
公考报班不被坑的技巧:
对包过协议班说“NO!
千万不要相信什么协议班,有这种班可以报的基本属于无良机构。
首先“协议包过、不过退钱”只是噱头,抓住考生的投机心理——“考上了我也不在乎多花些钱,没考上也没损失。”
其次,“包过班”其实就是普通培训,通过封闭的方式集中训练,只是形式上显的很正式,其实在培训内容上都是千篇一律的复习资料。
第三,“包过班”是在赌自然通过率,利用高额的培训费赚取概率钱,是一种稳赚不赔的买卖。比如某机构收了100个人的培训费,这100个人中无论是否经过培训,按照面试通过概率,大约20%的人能考上。这样的面试班一般培训时间在一周左右,费用多在1万以上。一期下来,就有20万元左右入账,利润相当惊人。华图和步知公考哪个好?
总之,这种“守株待兔”式的包过协议班应坚决摒弃,不但助长行业内部浮夸暴利之风,同时滋生社会上幻想靠捷径走上公务员的不良习气。
大机构名师?不一定!
和以上案例中的考生一样,很多人只讲求品牌,哪个名气大就报哪个。殊不知,你选择的是教育及培训学习,不是去柜台买部手机。培训讲师不是流水线作业生产出来的,一个好讲师的培养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长。
那我们还是用数据来说话。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进面考生如果达10万人,某些大型机构宣称一次性就能招到3万多面试学员。按照他们宣传的小班授课,每班10人计算,需要3000位所谓的面试名师!
而且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三五年面试教学经验的又有多少?这样的面试考官一个机构哪能招到那么多,所以只能靠临时突击培训其他科目的老师来补缺口,培训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