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终于发现工程施工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以及相关信息。

    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建筑施工的进度,建筑使用效能,建筑施工质量以及建筑使用成本等。一个项目的现场管理也通常包括材料、施工、技术、人员和资料的管理。目前,仍有很多的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不够,导致很多施工现场杂乱无章,施工人员偷懒、无所事事,建筑有关的材料、设备和器具等随处乱放,施工现场环境脏乱,施工程序无章可依,最终不仅造成了很多资源和人力不必要的浪费,更是增加了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这些施工现场的隐患和不良管理都会制约着一个建筑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一些企业缺乏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制极不健全,最终就导致责任不明确,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进而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施工质量相关意识淡薄

    施工质量是施工管理的最终目标,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片面的追求施工的速度而忽略施工项目的质量。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速度,往往就会导致质量会有问题,例如会忽略施工技术要求、出现违规操作等,这种只求速度而忽略质量的施工现场意识对于施工现场管理来说,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图片0]

    施工现场管理的安全意识薄弱

    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会出现违章指挥和操作,有时候还会出现冒险作业,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无法从制度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和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并且对于新上岗的工人又没能及时的进行培训,当进行塔吊安拆、模板安拆、脚手架搭拆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时,无法按照规程规定的步骤和方法操作,因此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施工进度管理

    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在制定工程施工计划时,首先必须考虑清楚影响进度计划的各种因素,比如:自然条件的变化、设计的变更、工程量变化、材料的供应、业主违约等各类情况,然后作出相应的调整,解决工程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的差异。其次要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文件,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流水作业、选择施工方法和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以及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等。总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控制调整和补充,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提前研究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提前准备所需的各种物资,确保每项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在预期时间内顺利完工。

    落实进度计划

    严格落实进度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好后经监理及业主审批通过后,应严格按照施工步骤逐个落实,随时把握好工程项目施工的进程,对监理和业主提出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书面回应,防止回应不及时造成业主和监理指责和索赔,还要合理调配好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各类资源能充分合理用在施工建设上。当进度计划与计划执行后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根据前期施工记录发现问题进行校正。目前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一般包括:①施工组织不当:比如施工的任务、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均会引起工期延误。②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困难,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没有把握确保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冒然采用;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③自然条件变化:由于一些自然条件变化和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正常施工。

    工程进度管理措施

    (1)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2)技术措施: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充分利用本单位在本地区现有机械设备,既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施工技术。

    (3)经济措施: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施工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做好索赔记录。

    [图片1]

    (4)信息沟通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怎样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监控 对于每一位现场工程师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现场工程师必须全天候的、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4小区9#-12#楼项目部每次浇砼时,施工员都亲自在施工现场测定砼坍落度是否稳定;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监督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2、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必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次砼,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工程师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3、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工程师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差,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