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实践、理论和方法还不适应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要求。总承包项目的特殊性使得相关的项目的理论和方法都必须有大的改进,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
工程总承包的优点
工程总承包是从外国引进来的一种较完善,且适用于当前社会的一种模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为工程总承包有两种方式,包括五种模式,这一特点让其本身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与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工程项目符合企业业主要求。第二,详细的分工包揽设计、采购与施工等,能有效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统筹结构,使组织进一步提升自身优越性,完成从单一到综合,从旧版封闭到现代开放的转变。第三,工程总承包给予市场极大的自由,有利于打破政府垄断,推动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图片0]
工程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据美国公司的统计显示,若运用传统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成本将会出现3%到5%的错误,其中,错误比例最大的是图纸信息运用不合理或图纸信息缺乏时效性。此外,还存在为传递文件或图纸打印,花费大量甚至上亿资金,造成资金浪费。因此,要加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合理分配资金,增加工程细节施工或其他方面的资金,完善工程项目。第一,目前,绘图制图软件相对完善,运用计算机画图能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在采购材料和文件传递上运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能节约成本,缩减时间,增加企业经济利润。第三,信息化数据库的运用,能有效整合、管理大量繁杂的信息数据,并保证信息的正确性。第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能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总决策人掌握全体企业成员信息,有利于通过信息技术跟进企业员工工作进度,在网上召开会议等,将有关问题反馈到信息化系统中,使数据库自动生成各项信息与文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计划和预算管理
由于对工程量和实物量的确定环节重视不够,相关业务部门在计划和预算工作方面技能不足,使这方面工作很难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后期招标、计划和预算管理、实物管理的进行,造成最后预算的编制只有财务为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进行,没有将业务预算、计划和财务预算有机的联系起来,对项目部整体经营目标的完成没有约束力,最典型的表现是在甲供材管理上。
1. 甲供材料预算是分包工程发放甲供材料的主要依据,对合同造价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不是在分包招标前确定,而是在中标后由分包单位提供、总包施工部审核;
2.在审核过程中,也由原来的二道审核环节变为一道审核,并且在审核质量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3.在甲供材料采购过程中,确定采购量的环节和流程不够科学、严密;
[图片1]
4.材料发放过程中,未严格按甲供材预算总理控制发放,甚至不依据合格的审批后的资料单发放,领料单丢失严重,也使财务不能及时依据甲供材料对分包单位扣款,造成潜在的资金支付风险。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作过程
(一)工程招标
总承包项目的具体运作过程:业主提出招标文件→承包商提出投标文件→商签合同→承包商设计→承包商施工和采购计划→工程施工和供应、调试→竣工交付。
业主在项目立项后委托招标公司按照项目任务书起草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中,有合同条件、业主要求(所有有关标准,包括质量、性能和试验)和投标书格式等文件。业主要求作为合同文件组成部分,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使承包商报价和工程实施最重要的依据。
招标阶段要特别控制质量。控制目标有招标程序合法;价格合理低价;合同完善无歧义;中标、合同、结算价格基本一致。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责任分配矩阵;排列图;抽样调查统计;流程图。主要措施有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建设市场信息库并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平台;采取事前预测、事中检查、纠正,事后总结、评价;招标文件系统严谨、逻辑合理,避免投诉。
投标文件和报价
承包商的投标文件可能包括投标函、工程总体范围的描述、项目的总体管理组织计划、工程估价文件、承包人建议书等。投标文件和报价是在对合同条件、业主要求和业主提交的其他文件的分析、理解,对环境作详细调查,向分包商、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商询价的基础上,结合承包商的工程经验作出的。
(二)设计和计划过程
在业主确定承包商中标,签订合同后,承包商在按照合同条件和业主要求进行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并作相应的施工和供应计划。承包商每一步设计和计划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承包商文件”都须经业主审查批准。与承包商文件相关的工程在业主的审核期满前不能开工。
(三)合同文件的履行
承包商按照合同条件、业主批准的设计和承包商文件要求进行工程的供应和施工,为业主培训操作人员,完成承包商的合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