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没有自控力,遇到喜欢的食物就想多吃,无节制,不给就会哭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已经能明确表达自己需求(不一定是说出来)的孩子,会用她的方式向你要她喜欢的零食,这时她就已经能听懂你部分话语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锻炼儿童自控力的相关内容。
如何锻炼儿童自控力
将她喜欢的一种零食放在一个她能看见且够不到的地方,每次她要吃,需要先经过你才能得到。但因她知道零食放的地方,她可以随时表达她的需求,比如将你带到那个地方并指给你,让你给她拿。
你首先要给她定量,比如一天只能吃三次,每次只给她一个。一天之内无论何时她想吃你都不要阻止,哪怕刚吃完,还要再吃,但只要不违反你制定的规则,就不要拒绝她。因此规则如何制定很重要。规则一但定了,你就不能出尔反尔。这样她才能自己掌握规律。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她认识到规则,并遵守了。她每次向你去要零食,你要告诉她这是第几次了,到最后一次的时候,给她后要明确告诉她是今天的最后一次了,只能明天再吃了,然后带走他。
当超过了规定的次数再来时,你要跟她说今天已经到量了,只能明天再来吃了,记住每次都要重复这句话,让她有印象,一旦你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这次吃不到了,不用三天,她就能自己掌握规则了,接下来就是坚持。
[图片0]
她可能会用哭闹来表达不满,不要训斥她,而是要安抚她,让她明白你是了解她想吃的需求的,但因为过量会对她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控制。她也许不明白你的理由,但她会总结结果形成自己理解的规律,也就是你要传达给她的规则。
如何锻炼小宝宝的自控力
操作类游戏
利用游戏材料发展幼儿小肌肉、以控制手部精细动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游戏,例如自制拼图、拆卸旧物件、种小植物等。在操作类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源泉。由于幼儿会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所以在规则简单的情况下,幼儿的自控坚持度会有较好的表现。
娱乐类游戏
创设情境,使孩子通过角色模仿来感受情节乐趣,从而使他在遵守游戏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情绪,例如老鹰捉小鸡、摸瞎、捉迷藏等游戏。一般来说,孩子对动作的控制要优于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娱乐类游戏正是通过激发孩子兴奋情绪的过程和对动作的控制,让孩子逐渐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情感。
益智类游戏
可以为宝宝选择一些逻辑推理游戏、注意力训练游戏和多元智能游戏,这样能初步锻炼宝宝理性面对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宝宝的情绪就能稍微稳定一些,而不是手足无措或在情急之下耍赖。
如何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过去,中国家长们很重视“律”,就是给孩子定规矩、严要求。现在的一些家长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自”,一味地给孩子自主权和自由,放养,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孩子就会长好。
这两个极端都很片面。如果只强调“律”,就很容易让孩子不快乐、有逆反心理。同时,由于大人主动、孩子被动,孩子是在大人的监控和管制下去行动,实际上恰恰失去了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机会。过于强调给孩子自由,结果似乎更糟。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有类似的教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推崇忍耐、克制这些品质的,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古代君子的一大特征。而美国文化则很不同。他们几乎是鼓励冲动、鼓励张扬,鼓励一个人听从自己的直觉、冲动和欲望。
很多人现在想法比较西化,对于孩子也常有类似的看法。有时人们认为,一个能克制冲动的孩子太老成、不像孩子,而那些无所顾忌、行为放肆的孩子反倒被认为是有孩子气,是活泼的、有潜力的。
[图片1]
一些研究表明,自制力比智商更能预测未来的学业表现。智力和自制力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孩子,数学成绩优秀的概率是那些单有高智商孩子的三倍!自律能力、自制力,而不是智商,将决定孩子的学业、乃至他们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怎样让孩子有一定的自控力
妈妈的信任是孩子自控力的源泉。很多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比如一遇到小朋友之间有矛盾,就动手打人,这样会导致孩子越来越被人排斥了。家长要告诉宝宝,爸爸妈妈相信你能改正。
帮孩子树立一个坚定的理想。很多孩子没有理想,也就谈不上自己的学习劲头是否充足了。所以家长最好帮孩子树立一个坚定的理想。
帮助孩子合理地规划时间。有的孩子玩pad、电脑等上瘾,忘乎所以,没有一点自控力,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规划时间,并督促孩子每天只能看多长时间。
家长多亲近孩子。家长的对孩子冷落容易导致孩子失去自控力,他们没有了主心骨,所以父母要多关心孩子,告诉孩子你能行,你能控制好自己等。
父母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情绪,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控力,根本无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情绪,做好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