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MOYRF
  • 终于知晓怎么提升儿童自控力

    孩子的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父母要担负起孩子理智脑的功能。首先,在外部环境上降低冲动的诱发条件,注意,冲动是无法压制的,只能转移。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提升儿童自控力相关内容。

    怎么提升儿童自控力

    告别零食,我们要告别零食,因为吃零食容易发胖,尤其是要告别那些没营养的垃圾零食,只吃少量的高质量零食,如酸奶和坚果。

    请大家记住,毫无节制地吃零食是最可怕的行为!自我节制。当我们面对丰富的自助餐和节日大餐时,不要改变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而暴饮暴食,要学会克制住美味食物对于我们的诱惑,这是对于食物的健康态度!

    这种对于美食的自我克制,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材,还能让我们学会如何抵挡住外界更多的诱惑,坚守内心,这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尽一切可能多运动。我们不要以为运动仅仅是运动场上、体育课上、或体育俱乐部里的锻炼,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多运动。

    [图片0]

    例如用步行代替坐车,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多做做家务,在休闲时间,尽量不要做沙发土豆,而是去散步或参加社交活动。

    我们怎么提升儿童自控力

    幼儿开始依赖真实的东西来进行游戏(比如转动玩具卡车的方向盘),接下来可以用一个物品来代表(比如他用一个圆形纸板来代表方向盘),在更高层次阶段,他可以用语言和动作来代替真实的东西。

    (例如:用两手在空中画圈的动作来代表方向盘)。当孩子们不依赖具体物品进行表演时,儿童的思考、想象和表达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维果斯基说“当孩子以一根棍子代表一匹马,或叠起来的毛毯代表睡着的婴儿,他们与真实的关系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孩子在一种假装的形态下,改变了替代物品原先一般的意义。”

    “心智工具”课程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自制一部分道具或灵活应用“物品替代物”,这样促进孩子不依赖于逼真的道具也能自如表现“大千世界”,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的能力,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不过,两岁以下的婴儿还不具备自控力。但在两岁左右,这种自控能力开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一个两岁的孩子在被允许触摸某件物品之前,能够单独等待四分钟左右。

    随着认知和理解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孩子基本上能清楚地分辨负罪感和害羞感。当他们认为自己违反了道德时,害羞感和负罪感就会随之产生。八岁左右,他们的自尊感、自己控制语言和情感的能力增强,当他们违反了规则时会感到害羞;当他们能够调控自己的行为并按要求去做时,会感到骄傲。

    [图片1]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生家长来说,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情商不够,而是做事容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总是坐不住。后者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当孩子发展起自控能力以后,他们就能控制冲动,会等待并延期行为,忍受挫折,延迟满足,并开始尝试制订计划并执行计划。

    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过于溺爱孩子。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无休止的溺爱是孩子自控力差的首要原因。小侄子的父母老来得子,一出生全家人就都围着他转,处处以他为中心,只要孩子喜欢做的事,奶奶全部都满足。

    渐渐地,孩子养成了做事只凭自己喜好来选择的习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自然也不会去做。家庭教育的不统一,有的家庭,父母和祖辈的教养方式不一样,每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爸妈刚想纠正,老人就急于护短,造成爸妈的管教无果。

    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容易形成错误观念,觉得控制、不控制自己的行为都会被大人允许,便果断地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父母自身的控制力差,孩子屡屡犯错,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自觉地表现出暴躁、焦虑的情绪和行为,常常发火并对孩子大嚷大叫。

    孩子正处模仿力较强的阶段,对父母的行为耳濡目染,直接影响到其以后对待事物的态度。有些父母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孩子犯错时也能平静且温柔地和孩子进行交流,但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