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不仅能够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知识。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建立
(1)作好工程长远规划规划是工程后续进行顺利开展的保障,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建立对今后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及时完工具有十分中国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开工之前,要确保设计的合理到位,集思广益,遵循城市规划的相关原则。不盲目的随便建设,要有条理,为城市的长远发展作考虑。
(2)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实行“三检”制把工程建设透明化,加强各方面的相互监督。要依法履行好职责,更要提高监督的效率和实效性。要广泛发动各单位部门,依靠舆论宣传,加强监督的力度。要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抽查预警分析能力,使质量安全问题能及早被主动发现。只有我们的监督工作做得更科学、规范、公正,并严格按其规定办,才能进一步有效震慑质量违法行为,为社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以及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采用监理负责制,由监理方安排质量培训,内容主要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如有关各工程队组长、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还有质监员等。进一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执行的制度,重点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度,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专职质监员、监理员的验收、签字,方可施工。
[图片0]
(3)为进一步加强半成品、原材料的质量检查,严把质量关,就要做组织管理、在人员配备、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多个环节上的要求和标准,施工单位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专业派人进行监督实施。例如对于钢筋、水泥等材料要采用有效的检验措施,力求做到严查质保书,合格证以及材料报告等。通过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把监理工作的重点放在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工作上,实践目测和检测想结合的有效方法,除了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裂纹凹坑、弯折角度重点检测之外,还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对焊接试件进行试验,保证材料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一些使用比较普遍的材料,质量监督部门要求施工单位从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各个方面安要求做足工作,不但要求提交试验报告,而且还要审核混凝土的配合的比例情况,从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等几个方面进行校核。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完善施工设计方案
总所周知,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师整个建筑施工阶段具有非常关键指导作用的文件,这个文件不仅是建筑工程从建筑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完成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综合性文件,而且是建筑施工现场活动遵守科学施工管理的有效性法律法规。所以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确定之前,施工人员要认真分析施工现场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尽量越多越好,研究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好人员、资金、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
实施质量责任制度
建筑施工的目标是更好的完成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根据笔者以往工作经验,施工单位可以考虑成立由项目总经理统一领导部署的项目经理部门,并且由总工程师协调工程施工质量的工作,下级设立技术部门和质检部门,切实落实好建筑施工质量,以质量管理制度来规范质量管理、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保证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能有计划、有序和规范化地进行。
[图片1]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工作也非常关键,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图纸的差错并及时的进行更改,这样可以补充设计人员当时没有想到或者不明确的设计要点。建筑工程中图纸会审的重点内容有以下:设计内容是否完全符合施工技术装备的施工条件,当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技术上是否有困难,能否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设计计算的管线的种类、规格是否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建设。因此,在具体实施的工程项目中建立与推广应用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成为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大部分建筑企业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厂IS0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结合自身条件和工程项皇目产品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相继通过认证,使企业走上科学管理。
但是. 随着低、中、高层及多功能基建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的快速连发展,一些企业人员素质和施工管理水平较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环节都存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进行拆卸维修,更不能实行“包退包换”。
因此不断提升对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认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的前提。为保证施工质量,要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监督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