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经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胆子小,带出去见人或在路上遇到熟人总是扭扭捏捏,不敢看人,不敢打招呼,甚至有的孩子喜欢躲在家里不出去参加活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胆小性格的相关内容。
怎样培养孩子的胆小性格
要顺其自然,切勿操之过急。孩子胆怯的不良心理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来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引导。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买东西,家长可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告诉孩子购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励要买多少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敢说话,家长可帮他开个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说。
几次下来,孩子渐渐熟悉了这家商店后,家长就可以在远处看着孩子自己去购买,以后再让孩子单独去其他商店。不要当众指责、羞辱孩子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胆怯和退缩。
[图片0]
当孩子不肯叫人时,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强迫他叫,也不要说“人都不会叫,是个哑巴”等责骂和羞辱的话,而应当等客人离去后再耐心教育和鼓励孩子。
怎么培养孩子的胆小性格
现在小孩子一般都是由家里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平时很少见到生人,也不经常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我们看到,那些平常接触人比较多的小孩子都比较活泼、放得开。
所以,要多带孩子接触外界,让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比如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在外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这些都是帮助这种胆小孩子最好的方法。
胆小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自然行为,等他们长大一点后这种现象会慢慢变少,但有的父母不了解。他们把孩子的这种表现当作一个很大的缺点,急于去纠正,但是方法又不正确。
经常强迫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当孩子不愿意的时候,他们就说孩子胆小。父母给孩子一个这样的定位,使孩子内心里也认为自己是胆小的,从此变得更加胆小害羞。
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带来勇气和自信,克服孩子的羞怯。只要家长掌握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方法得当。耐心引导,一定能培养出勇敢,自信,活泼的孩子来。
如何能培养孩子的胆量
多和小伙伴一起玩
孩子是不能缺少朋友的,不然对性格成长很的好,也许会孤僻,也许胆小,等等。让孩子多教一些朋友,有了朋友就不会孤单,不会害怕了,对性格也有帮助。
困难面前不退缩
小孩子也会遇到烦恼,虽说孩子的烦恼在大人眼里不算烦恼。但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很大的事了,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是否解决是一回事,退缩就是认输了。
做勇敢的父母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可表现出懦弱的一面,就算真遇到棘手的事情,也要勇敢坚强的面对。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坚强勇敢的形象会深入孩子的内心,影响着孩子。
对症下药的解决
找出孩子胆小的原因后,如果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导致的,那就好办,只需对症下药就可以了。如果性格导致的,就需要父母耐心的教导与栽培。
[图片1]
找出胆小的因素
小孩子胆小有的是因为天生的性格,有的是因为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或者外在的一些因素,比如被某某同学欺负过,等等。父母一定留心,观察出孩子因为什么而胆小。
如何改变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
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