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的及时、有效,设计成果的优化、合理是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涉外工程设计管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国内设计工作,现在,小编就整理出涉外工程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
涉外工程管理模式
一、国内设计管理工作:
首先成立一支团结、高效、反映快速的设计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支团队能够及时地将国外反馈回来的信息反映到图纸当中,能够及时地处理现场出现的问题,能有效地出具处理方案。这支团队应在本工程国际设计部的统一部署下完成本职工作。
输电线路工程国内组织结构
变电站工程国内组织结构
二、设计进度的控制:
设计单位按照一级进度计划提出施工图设计文件全部卷册目录;测量人员配置应能满足两个施工标段的测量进度;设计图纸交付进度应能够满足组织审查、施工、采购、调试等时间节点的安排。
[图片0]
三、设计图纸的管理
项目能否成功项目经理应重点关注的三个标准:一是准时;二是运算控制;三是以业主满意为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规划设计在执行。就一个项目来说合理的规划设计是项目经理在开展工作之前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工程项目的进度在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随着环境、人员、机械以及施工方法的变化逐步的进行调整,项目经理应在变化中不断地对之前的规划做滚动调整。例如:初步设计的审查、设计进度的审查等
项目经理应对设计人员强调工程资金的紧迫感。一在满足业主要求、使用功能的同时应优化图纸设计。二仔细审核图纸中的材料清单,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材料采购问题而影响工程进度,甚至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将审查意见及时落实等。
建立图纸信息网络档案,在项目管理团队中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图纸清单、图纸的发放时间、施工单位接收图纸时间、接收人、下一步图纸的发放计划等都应该在这个网络平台中体现出来,确保各个管理人员清楚地掌握图纸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如有能力可以进一步深化工作,比如将电子文档的图纸挂到网络平台上供各个专业的人员审核使用。
涉外工程中的施工风险
依附于人的风险因素
人是各项施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涉外工程需要特别关注人这一要素对于工程的作用,本节仅讨论施工方的参与人员。一般情况下,涉外工程所在国对劳务输入有一定限制,较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员由国内输出,一般的管理人员、工人由当地提供。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成本意识,质量、安全、进度的管控能力,对当地环境的熟悉程度,语言沟通能力等成为制约项目进展的关键因素。项目技术人员除了正常施工方案的把握能力之外,对于当地自然、地质等环境的理解程度,对工人能力的评估,语言能力,都会成为施工技术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掣肘。一线工人对于工程的影响最直接,工人的技能水平高低、劳动素质、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工程产生巨大影响。除了项目人员本身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因素以外,涉外工程远赴重洋,长期远离家庭,国内人员对于工作的抵触情绪,也是影响项目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机械相关的风险因素
施工过程需要各式大、中、小型机工具,依附于机械的风险,主要在于采购/租赁、运输、维修保养等方面。
[图片1]
一般施工机械考虑从当地租赁,一些普通小型机工具可在当地购买。各类机械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设备完好情况,零星配件供应情况,都会给施工过程中带来很大的风险。笔者曾到所在项目厂区道路沥青混凝土的供应厂家考察,其拌合机械已经严重锈蚀老化,维修频繁,材料生产、供应无法持续保证,但受制于当地市场条件,周围无其他供应商,只能被迫选择该厂。所在项目多雨,对于潜水泵的需求很大,但当地购买的水泵质量一般,使用寿命短,维修困难。为保证顺利排涝,项目只能比国内超额数倍配备,成本增加许多。
部分从国内发运的大中型机械,需要充分考虑路途远近,运输时间及方式等因素,需要特别留意涉外国家对于大型机械进出口的限制及海关报关周期等。路途中各项流程所需时间事前都要经过详细评估,以免机械在途中耽搁时间过长,影响现场工程进度。
在维修保养方面,当地购买配件困难,维修水平低,往往一个零件要经过几百公里路程,耗时数周才能运至现场,工期消耗严重。
工程设备材料方面的风险因素
电厂建设过程中所需各项设备、材料等种类繁多,其到货情况对现场进度影响巨大。工程材料采购首先应考虑合同约定及所在国的规定,然后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市场完备程度及运输成本等因素确定。
北苏风港项目中,根据合同约定,部分材料必须在印尼当地采购,但项目位于北苏门答腊岛,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当地市场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所需工程材料大部分需要进口。如土建钢材中,仅能提供常用的建筑钢筋,其他型钢、角钢等都需要进口,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各种材质管道等,在当地市场上也难以采购。采购过程中,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也是制约工程进度及成本控制的一大因素。由于该印尼项目是公司在当地的第一个项目,市场、信息渠道基本空白,对材料供应商的供应、资信能力缺乏深入了解,材料采购之后,仍然处处受制于人,供货进度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当地采购材料的规格、型号与国内也有不同,技术人员在开料单的时候,需要转换标准,这对技术人员也是更高的要求。
加强涉外技术合同的管理
1、洽谈前,协助项目团队做好准备工作
选择合作伙伴是保证合作项目成功的重要条件。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协助项目团队对外方当事人的订约资格与履约能力进行审查。要做好对方的资信调查工作,了解对方的法人资格、委托授权资格、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等方面的情况,为双方的合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管理部门还应组织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使合同的内容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同时做好合同的经费预算,全面考虑经费问题,尤其应当注意技术合同营业税及其附加等的税收因素。
2、审查中,仔细推敲合同的内容
凡是有标准文本的,应以标准文本为谈判的根据。明确定义合同中的术语,避免歧义的产生。没有标准文本,协助拟定合同草案。特别注意仔细推敲以下条款的内容:研发内容是否涉秘;项目进度是否能按时完成;经费的预算是否全面,有无考虑到管理费用及营业税等;成果的归属问题;风险如何承担;违约如何处理;合同适用法律的选择。
3、签订后,加强技术合同的监管和免税的办理
在执行阶段,应按照时间节点督促项目团队的工作。尤其是对三个主要的约束条件:质量(工作标准)、进度、费用的管理,争取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纠纷的产生。在项目完成之后,还应办理营业税及其附加的退税事项。因此合同最好以中、英文对照的文本签订,这样可以方便、合理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