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河道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还能确保其在验收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减少问题的发生率。现在,小编就整理出河海工程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信息。
河道及水工程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审批
1.审批原则
为了加强在河道范围内进行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防洪工程的安全,保证河道顺畅,保护开发利用江河道和防治水害,应当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实际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禁止在堤防和保护地建房,不得兴建任何生活、生产设施,顺堤方向(堤前坡)不得布置压力管道、缆线、架设通讯、电力线路(防洪专用除外)等工程。对于工期长、施工跨年度的工程项目,应有比较切实可行的渡汛措施。不得有危及堤防安全、河床、河岸及河势稳定的现象,不得产生碍航、阻断堤防等问题,也不得影响正常的巡堤检查和河道管理的开展。
2.审批时主要任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加强社会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好审查管理;二是做好施工监督;三是做好违法违规事件的处理处罚等日常工作。
[图片0]
3.审批时需注意的问题
按照审批原则和技术管理要求,需批准实施的各项、各类工程,应服从河道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必须服从防洪规划及河道整治规划。发展规划一旦需要时,建设单位应无条件拆除,一切费用由建设单位自负。凡是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堤防工程和设施,都必须按规定向河道管理部门缴纳工程维修养护费、占地费等其他费用,否则不予批准。
中小型河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规模的河道工程的损坏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工程大多都是建立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左右。当时我国经济状况并不是非常好,因此相应的工程建设就受到经济的影响,标准不是很高,而且没有配套工程,最主要的是那时的思想中比较注重建设,过分的看轻管理,导致大多数工程得不到合理的管理。最近几年,由于受到一些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以及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加之严重缺乏养护经费,导致很多河道工程都面临了不同程度上的老化以及损坏现象,处于一种病态运行模式。
所以我们的广大河道工程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而且给防洪以及除涝等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当前,小河道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工程是处于良性运作模式的,剩下的工程中百分之四十的受到严重的损坏,剩余百分之十几乎不能够正常使用。在上述的这些工程中,小规模的工程收到的损坏尤为严重,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运行正常,百分之四十的工程问题严重,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几乎不能运转。因为人为破坏,比如破堤种植以及挖土,雨水强力充数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导致上述工程的堤防标准大大降低,存在大量的险工以及险段,大量的违章建筑以及涉河违法事件存在。
[图片1]
工程运行的维修养护经费无保障
最近这几年,由于国家加大对水管工作的整治力度,相应的管理单位获得了充足的管理经费,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中小规模河道工程的损坏程度非常严重,常年得不到合理的维护,导致严重的病态模式运行,因此需要的管理维护经费是非常大的。因为目前地方的财政水平有限,导致工程无法得到合理的养护,不能合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甚至个别工程不能运行。
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
首先是对于河道工程相关的法规制度没有进行合理的宣传,导致员工(职工)以及社会没有足够的管理意识。最近几年,中小规模的河道工程存在很多社会案件,有些已经严重的违反法律。具体的讲,在工程有效范围之内建设违法建筑,在河坡等处种植,违法开挖河沙以及严重堵塞河道之类的现象。其次是在工程范围内存在大量违章行为,对涉河案件的处置力度不够。
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途径分析
(一)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标准
在对河道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之前,先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标准,要明确标准中的各项管理要求。在建立管理标准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组织管理结构,并据此来明确各个管理者的具体工作以及职责,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其工作内容大都比较的简单,并且针对具体的工作也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并按标准流程来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实施全方位的操作规程,并对河道工程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并将维护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按照标准来制成相应的报表。另外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必须要高出国标,这样才能促使河道工程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
在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中,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对于提高其精细化管理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河道工程管理一般涉及了三十多个岗位,因此在对其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并且在对河道工程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考核时,大部分的都难以保证良好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再加上有很多部门的岗位都是定性的,因此即使是简单的绩效考核也不能达到良好的公平性。因此在制定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还要考虑到体系的实践性,这样才能确保考核体系获得良好实际作用。另外在考核的过程中,还需要到具体的岗位做详细的实地考察,然后根据实际考察情况来对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保证考核体系的公平性以及实用性。
(三)增强管理队伍的执行力
当标准以及考评体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以后,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来加以执行和实施。因此必须建立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增强管理队伍的执行力,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标准以及考核的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管理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并增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这样才能切实落实河道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促使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较高的效率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