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备考时间比较紧张的考生经常会问,GMAT考试依靠4周的集中复习是否能够攻克?一般来说,如果考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又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复习计划,那么4周的时间,还是可以征服GMAT,取得高分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gmat考试都需要带什么的相关内容。
[图片0]
gmat考试都需要带什么:
gmat考试带什么座椅与显示器:座椅可以调整高度;显示器为17寸DELL液晶显示器(PS:可能是个体现象,我的显示器屏幕边缘高光部分较为刺眼,特别是做到Verbal部分后,眼睛有点难受);显示器必须放置在卧式机箱上,不可移放在桌子上。
gmat考试带什么塑料草稿纸:类似于过塑后的草稿纸,草稿纸上有淡黑色网纹,可用于画图时定位;草稿纸共4页8面,一般来说够用,不够可再要。
gmat考试带什么黑色水笔:相对于原来的铅笔,字迹绝对清晰;稍长时间不用后,水笔可能出现出水不流利的情况,但多划几下即可解决问题。
gmat考试带什么键盘鼠标:DELL键盘+DELL三键光电鼠标+鼠标垫,鼠标滚轮可用在考试中(与GMATPrep一致)。键盘参见:型号是DELLRT7D50/SK8115
gmat考试带什么,除上述物品由Pearson/VUE提供外,其他任何个人物品都不能带入考场,口袋必须清空,相信大家通过上文对于gmat考试带什么能够有所了解了吧。
GMAT考试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1、GMAT考试考的不是英语,是思维,所以不要指望verbal部分自己全都读懂就能做对,特别是逻辑!
2、无论是og, prep还是gwd的题,你会感觉跟实战的题差距很大,不要指望平常总结的各种题型的各种方法在考场上能奏效,平时要做的是把解题的过程抽象成一种思维(很悬,但就是这样),而不是一套套的方法。
3、语法的难题都是那些划线部分不长,或者划线很长但五个选项都不一样的题,平时遇到这种题请注意找感觉。
4、语法考的全是简单的语法点(主谓一致、平行结构、代词指代、时态),以及对句意的理解。语法知识的积累远不如句意的理解重要,就算你把OG及PREP的讲解吃透,再去做GWD语法还是会错一大堆!排除答案时永远把句意放在第一位!
5、做逻辑题时请别推理分析,平常也别这样,因为当你真正上考场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允许你去100%/confirm/i一个答案,你所做的只是要把另外四个极度不靠谱的选项排除。
6、现有的任何一种逻辑题型分类都无法完全适用到考场上遇到的逻辑题,请不要迷恋做题的方法,而是要注意做题的感觉。
7、阅读能力跟我一样差的人(模考阅读正确率60%),请报换库15天后的时间,阅读机经在考场上是用来给你提速的。
8、经过那么多次考试经验,verbal 40+ 所做的题目跟verbal20+所做的题目我分辨不出,没有任何的单个迹象能显示你进入高分库还是低分库,甚至许多题在这些所谓的“库”中是共用的。所以考场上请不要让喜悦或恐惧或悲伤的情绪占据你的大脑,遇到什么题都要淡定!
9、真正能帮你估verbal分的是感觉,三战中我做的语法题感觉是恶心得要命!5个选项全不同,很多题我都徘徊了近两分钟才选出答案。平常做语法题时一个选项好几个错误那都是最简单的题。所以verbal 40+ 的感觉是每道题都抢着要打乱你的pace,当你做的很爽,考点非常明确,选的飞快时,请考虑是否取消成绩!
10、数学拿51分的感觉是做题时发现很多陷阱,GMAC设定的错误答案在向你伸出魔爪。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那么你粗心大意的错误将满天飞。
[图片1]
GMAT考试如何轻松拿高分:
经验一:
数学不难,贵在想得周到。CD上总结的数学难题真的很有趣(喜欢做难题),特别是排列组合,但是,个人觉得实际考试中不会那么难(也许只是我没做到?因为数学只有95%)。
可是,如果verbal差的话,数学的50,51或更高没什么区别,不如多花时间看verbal而不是追求数学的满分。
经验二:
既然不难,万一你乍一看题目觉得不知所措,千万别慌。
你可能看错题目了,或者你的思路不对,换个思路题目就很简单。OG的数学看透而且能保证举一反三思路迅速,50分就有了。数学难题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当然,我是看过了。
经验三:
OG是个宝。因为它有解题思路。我的语法就着重看OG的了,抓住它的思路,没问题了。
经验四:
Kaplan最难,Princeton也不容易。做要做,但千万别让它们毁了你的自信心。尤其是阅读,生字不会那么多,篇幅不会那么长。
GMAT考试中逻辑考试难在哪里:
1. 阅读
如果GMAT逻辑一直做不好,首先要评价一下自己是不是文章没有真正读懂,因为往往遗漏掉文章中的一些关键的细节信息会造成对推理无法正确把握。而且,大部分的GMAT逻辑试题文章都会用较多的背景信息以及长难句来增加理解上的难度,这样就造成了阅读能力有限的同学在坐起逻辑题来比较困难。因此,若因为阅读而导致逻辑受影响,首先需要加强的就是阅读训练。
2. 提炼
不论是在GMAT考试的考场上还是今后如战场的商场上,提炼关键信息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为你节省下大量的时间从而更高效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爆炸的信息量。中国学生往往不习惯用最简短的语言复述别人讲的话,这样在逻辑题的解题上就吃亏了——因为逻辑文章里的“废话”其实可以很多,真正推理的主干也许就几个单词。一个人,如果用和别人一样容量的大脑去分析比别人少10倍信息量的精华推理,他的效率肯定是更高的。
3. 发散
因为教育模式和文化习惯的影响,中国考生的思维方式与GMAT逻辑所考查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前者是发散型的,后者是直线型的。中国考生往往想得太多,总认为出题人故意设计了需要拐很多弯才能成立的推理,但GMAT考试作为一个标准化测试,尤其是在逻辑推理的考查中,特别强调客观性——试想,若允许任何一位考生以多步跳跃的方式得到正确答案,那么将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因此,考生在备考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头脑变简单了,同时一些原本看起来迷惑不已的选项再也不必浪费时间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