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羽翼保护下的小鸟总有一天要独自飞翔,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孩子也总会成长,总有一天会独自生活。父母不可能随时都保护着孩子,也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让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环境保护意识呢?
[图片0]
经常会看到孩子被不法分子拐卖的新闻和报道,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犯罪分子的一个小玩具或者一颗糖就被拐骗了的。看到那些出事之后无比悔恨的父母时,年轻的父母们更应该把这当作一种警示,培养孩子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是势在必行的。
小时候,老师家长往往会告诉我们这是个很美好的世界,从课本上,我们学到的也都是美丽的地球,和谐的社会,友善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然而长大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世界远远不是想象中那般美好——同事朋友尔虞我诈、骗子层出不穷,歹徒疯狂作案的事情屡见不鲜,就连地球也是海啸、地震不断。天灾加人祸,我们的生活环境并没有书里描写的那样安逸。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从“一切皆美好”到“这个世界还有不少缺陷”这种认知的转变过程中往往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可这种代价还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再去亲身体验一番吗?当然不用!如果他能够在日后少走一些弯路,必然可以节约更多的经历去成就自身价值。所以,可以让“一切皆美好”的假象消失了。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对生命不利的因素,要让孩子学会辨别、躲避、应付,防止自身受到伤害。下面这些,就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的“禁区”:1~3岁的时候:遵守秩序走路或上下楼梯时,不拥挤、不抢先;进餐、饮水用手摸一下,以免烫嘴;不随便把异物放入口、鼻、耳等,以免发生意外;4~6岁的时候:懂得玩水、玩火、玩电、玩燃气灶开关的危害性;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信号与标志;不靠近危险的东西;不在危险的地方玩;7~12岁的时候:知道各种家电器械的用途与使用方法;警惕陌生人;外出时注意不要和家人同学分开太远;对灾难来临时的逃生办法遭遇突发伤害时的紧急处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