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 总算理解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那些研究创造力的学者们喜欢把创造力说成是具有点石成金的强大能力。学者们也鼓励家长与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金钱,不如给孩子培养点石成金的能力。创造力能够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在不断进步的人类社会中,不断地有人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为这个社会增光添彩。没有创造力就没有我们现在高科技的发展,更不会有安稳的生活。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
    [图片0] 有个非常著名的“毛毛虫之死”的实验,是法国科学家法伯根据毛毛虫有“不断跟随”的习惯而做的实验。毛毛虫总是非常盲目地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而行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分别放在圈形花盆的边缘上,让它们首尾都相接然后围成一圈,在花盆的周围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松针。就这样,毛毛虫一个跟着一个走,就这么绕着花盆不断地爬,一圈一圈地爬。但不成想这一爬就是七天七夜,毛毛虫们终于因为筋疲力尽和饥饿而纷纷死掉,都没有吃到其实离它们很近的松针。 从法伯的这个实验不难看出,受条框限制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尤其是天真的孩子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勇于抛开这些条条框框,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敢于、善于发散思维,并敢于和守旧的不科学的思想说“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抱有好奇的精神,然后去寻找自己向往的新事物,从而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好品格。 方法一 让孩子敢于创新 现在很多家长都因为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所以就爱护有加,在这个基础上还在不停地为孩子的将来而操心,恨不得现在就帮助孩子把今后一辈子要走的路都铺好。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狭隘的,也是剥夺孩子自我意识的一种独断做法。而且,即使家长煞费苦心地“做得很好”,孩子也不一定领情。就像法伯的毛毛虫实验一样,与其给毛毛虫准备那些松针,不如教他们敢于“走出去”的思想。 方法二 要允许孩子异想天开 孩子的“童心”是非常宝贵的,这种童心能够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去寻找一切想知道的答案。家长要认可孩子的童心,并帮助孩子保护好这份童心。不能总是压制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允许孩子“异想天开”。因为孩子的这种随时能够不停地“换个角度想问题”正是我们成年人缺少的。 方法三 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在美国,小学生的家长都很喜欢问孩子上学的时候你向老师问了几个问题,都是什么问题。而在中国,家长总是问孩子你这个考多少分,比起上次来说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两种家长的思维真是反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对生活环境充满好奇和新鲜感,通常是满脑子的疑问。俗话说得好:“学贵有疑”,没有疑问怎么有要解开疑问的心呢?不解开疑问又怎么能进步呢?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可以激发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探索世界。如果孩子提出了有新意但又幼稚的心里话,家长也不要笑话他们,反而要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