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对孩子疼爱有加,但是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家长却非常少。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由于家长和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就会直接打断孩子的话,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家长的鼓励和关注,并希望向家长倾诉事情,但家长不断地打断孩子话语,会让孩子厌恶和家长说话,从而养成内向、孤僻的性格。那么,父母怎么样和孩子沟通交流呢?
[图片0]
本本今天刚睡完午觉,就赶紧跑到妈妈面前,想和妈妈说说刚才做了一个梦。这时妈妈正在浇花,没时间顾着本本,于是在本本刚说一句话后妈妈就打断了他,本本不甘心,因为他太想和妈妈说了。“我做梦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翅膀……”本本说。妈妈一下子就烦了,瞪了本本一眼,然后不耐烦地说:“别在这站着,衣服都脏了!长什么翅膀啊,瞎说。”
本本听到妈妈说的话后,失望地走开了,接下来就一直很沉默,他认为妈妈就是不想听他说话,更不想和他说话,于是越想越生气,甚至以为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几天以后,妈妈也感觉到了本本最近很怪,终于意识到自己很不在意的行为原来对本本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感到很后悔。那天晚上,妈妈刻意给本本做了他爱吃的可乐鸡翅,并郑重地和本本道了歉。本本在知道了妈妈原来并不是真的讨厌自己后,也觉得非常开心,又露出了笑脸。之后,妈妈再也不随意打断本本说话了,本本也更喜欢和妈妈说话了。
在本本非常想和妈妈说一下自己刚才做了个奇怪的梦时,妈妈却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本本。这种不尊重孩子的做法,让本本的幼小心灵受到了伤害,开始认为妈妈不喜欢、不重视自己,于是情绪变得很消沉。而妈妈在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恰当后,主动向本本道歉,并得到了本本的谅解。
方法一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
家长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能随便挑孩子的毛病,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也不要直接打断孩子,而且是等孩子说完再表达。家长要包容孩子,孩子由于年纪小,思想还不成熟,说话幼稚是很正常的,家长不要对此有所不满。
方法二 适当地帮助孩子表达
家长要仔细听孩子讲话,并要深入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家长要给孩子解释,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这样会帮助孩子在表达上更上一层楼。如果孩子在表达上有进步,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孩子,这样孩子会有更好的劲头,进步得也会更快。
方法三 不要用唠叨阻止孩子的表达
很多家长都存在着爱唠叨的习惯,家长会认为这样可以促使孩子进步,其实不然。孩子一般都是没有耐心的,如果家长不停地唠叨孩子,孩子会越来越反感,因而根本听不进去家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