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终于知道引导孩子健康心态方法

    目前中国父母似乎过分关心孩子的智力发育,很少有父母关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父母行为会对孩子人格产生什么影响,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引导孩子健康心态方法的相关内容。

    引导孩子健康心态方法

    引导孩子善待自然

    要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

    引导孩子善待他人

    父母应该让孩子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应该注意三要:一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二要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好相处;三要重视培养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

    [图片0]

    引导孩子善待自我

    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自负其责的机会;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一步步培养孩子自我设计的能力;还要注重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和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识到的聪明才智。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培养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生存的本能,有了充分的安全感,才能发展健康正常的心理;引导孩子切合实际树立生活、学习、工作理想和目标,如果不切合实际,让孩子树立一些自己通过努力达不到的目标,会让孩子受挫并浪费时间和青春。

    引导孩子充分了解自我,正确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培养孩子用接纳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和物,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引导孩子从经验中总结、学习,体验成长的过程和快乐,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失败总结经验教训,知道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把失败当做激励自己向更好的方向改变的信号和礼物。

    引导孩子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表里如一,真实坦然;引导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注意站在对方考虑问题,尊重理解他人,承认个体间的差异性。

    引导孩子即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与人发生冲突、受到他人误解时,不要与对方发生争挚,直接谈面临这样的事情时自己的感受,真诚与人沟通,不要让关系更加紧张。

    如何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给孩子充分的爱。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爱,当孩子的心理上得到了父母和家长足够的爱,心理上就会感到幸福和满足,有安全感,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不随意指责孩子。我们应该平和的对待孩子,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帮助孩子解决,而不是随意指责孩子,更不能随意打骂孩子,让孩子产生恐惧。

    鼓励孩子勇敢坚强。健康的心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而孩子的性格如果不够勇敢,就可能让心理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坚强,在很多时候,勇敢可以战胜一切心理恐惧。

    正确引导孩子思维。孩子的思维方式还不能和成年人相同,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尽量能够接近于成年人,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给孩子减轻压力。如果孩子有心理压力的话,可能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给孩子减轻压力,让他们能够释放压力,不要让孩子承担太多的责任和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

    [图片1]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对于挫折,成年人尚且经常选择逃避,何况孩子呢?所以,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一定要学会如何面对,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战胜挫折,获得胜利。

    怎样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主动、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反之,便谓之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无论何种说法,一定要避免对心理健康的绝对化、片面性理解,认为有一点缺陷和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而乱扣“帽子”,或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没有烦恼、没有不良情绪和消极行为。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相对的。

    正因为心理健康是相对的,与其说是正常与异常性质上的差异,倒不如说是程度上的差异。心理健康绝对不能用类似于“体温超过38摄氏度就是发烧”的标准来评判。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不仅是有没有心理疾病,它与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获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

    同时,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同时能乐于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稳定、和谐和建设性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第三,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形成和维护健全的人格;最后,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正视现实,适应环境,对生活和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