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OHOWMM
  • 终于明白电视文艺类节目剪辑技巧

    电视制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视剪辑,电视文艺类节目也不例外,都是由不同的电视画面经过精心设计、剪辑与组合而来。下面是电视文艺类节目剪辑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视文艺类节目剪辑技巧】

    [图片0]

    一、全面把握节目的整体风格

    剪辑人员在开始一部片子的剪辑之前,必须吃透节目,把握好节目的整体风格,了解原始视频与编导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意向,全面考虑节目的形式、内容、风格等要素,选择适合节目表现的剪辑手法。节目剪辑风格,指的是剪辑人员对节目的后期制作剪辑的创新和构思。它能够直接体现出对编导创作理念的理解,是剪辑人员对节目结构、内容的全局把握。

    然而,电视节目同时也有着发展多元化的特征,可以说是形式各样、种类繁多,并且节目导演自身的艺术创作风格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在剪辑文艺类节目的时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节目题材采取不同的剪辑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剪辑人员要认识到,尽管剪辑风格的形成非常重要,然而形式服务于内容,所以在剪辑时不能脱离编导的艺术创造与制作意图,始终保持与节目的内容和主题相一致。

    二、从镜头长短的取舍上审慎选择画面的剪辑点

    文艺类节目剪辑点的选择是非常考究的,比如歌曲要掌握音乐的内容、旋律以及节奏等,尤其要在音乐节拍的强点上及时地切换镜头,让节目整体感觉流畅。在选择镜头的长短方面要特别注意,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镜头景别与画面信息量多少等,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景别剪辑角度来说,全景镜头画面要停留时间较长,中、近景镜头要适当短些,而特写镜头则要更短。在画面信息量的剪辑方面,信息量较大时,画面的停留时间要稍长,反之则要适当缩短;对于那些运动镜头来说,务必要增加画面的运动感,可以将时间放长。画面构成复杂程度的剪辑方面,画面构成较为复杂的,停留时间稍长,较为简单的则可以稍短,这样,节目的整体画面才会充满活力。

    三、深刻感悟文艺类节目的基本特征与核心魅力

    多变性和兼容性是文艺类电视节目的重要特点,因此,文艺类节目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文艺类节目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手法和剪辑手段充分地表现生活,始终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创新、变化。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是无法受到观众欢迎的。因此,在进行节目剪辑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多方因素,深刻认识到节目的基本特征与核心魅力之所在,将剪辑的艺术性、科学性以及技巧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制作出深受大家喜爱的电视节目。

    四、注意整体结构的把握

    电视节目的结构必须段落饱满、头尾呼应、比例分配合理以及整体匀称,同时,在内容的推进中要做到过渡自然和顺理成章。要尽可能地将人工处理的痕迹隐形,不能生拉硬拼,牵强附会。段落之间要衔接自然,有一种未经雕琢的朴实感。要做到层次明确、条理清楚,主次关系承接合理。然而,又不能过分地强调制作的严谨性,因为一旦过于刻板和严肃,就会失去文艺类节目的娱乐性,造成活泼感不足的情况,让人心生乏味。

    五、用心处理动与静镜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一个基本原则。画面主体其一是运动的,而另一个是静止的,在组接剪辑的过程中要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进行转接。两个固定镜头组接,如果画面主体均为静止,那么选择衔接点就要参照画面的实际内容而确定;如果两个固定镜头的主体同为运动,那么衔接点可以选择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两个镜头均为运动的,且运动方向相同时,就要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与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在两个镜头运动方向不相同时,要在镜头稳下来之后再转接。

    【电视文艺晚会的剪辑技巧】

    1、剪辑前的准备

    确定晚会思想

    晚会的思想包括晚会开展的主题思想和剪辑思想,他们是晚会开办的初衷和目的,依照这种初衷和目的,编导、制作人邀请适合的表演人员,确定节目流程,根据观众的需求,制定出剪辑方案。例如:中秋节文艺晚会的主题思想是“举国欢庆中秋佳节”,剪辑思想是让所有节目都赏心悦目,符合大众的口味。晚会在这两种思想的碰撞下,会呈现出更精彩的画面,提升晚会的整体艺术性。

    以主人翁心态设计节目

    晚会最终呈现出的节目效果,不只出自编导的精心设计,也是剪辑师巧手制作的结果。一场艺术性极强的文艺晚会,要求剪辑师剪辑合理,善于运用各种技巧,尽全力达到导演的全部要求。所以,剪辑师必须以主人翁心态设计节目。他们要充分融入晚会的制作,彩排以及拍摄过程中,和灯光师、摄影师、舞美师等交流好,提前掌握节目的走向,以便剪辑出完美的效果。举个例子,剪辑师如果不提前确定好节目流程,不和摄像师沟通好,那么剪辑时不仅浪费大量时间考量节目,还会出现漏拍、补拍情况。

    2、剪辑时的技巧

    同步采集素材

    剪辑是从拍摄结束后,采集资料时开始的。剪辑师要先采集素材、整理素材,再进行初剪、半精剪和精剪。其中,采集时必须做到同步,最好采用EDIUS软件进行视频编辑,最好只用一台电脑完成所有工作。目前,视频同步法和音频波形同步法是最受青睐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能实现视频、音频的无缝衔接,收集到多角度,全方位的素材。

    把握整体节奏

    晚会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的策划才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剪辑却是在紧迫的时间内制作出来的。剪辑师在剪辑时,不仅要考虑单个节目的风格,还要兼顾晚会的整体艺术性。这要求剪辑师具有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剪辑功底。例如:在颁奖晚会的剪辑中,剪辑师不仅要剪辑出受观众喜爱的明星,也要兼顾所有参加者。临近晚会结束时,剪辑师要通过把握整体节奏剪辑,弥补人去位空的尴尬场面。

    字幕的合理运用

    字幕是文艺晚会不可或缺的语言,它起到介绍节目、翻译、增强晚会效果的作用。例如:在节目开始前,观众通过字幕了解节目的详细信息;在播放外国的文艺晚会时,可以通过字幕翻译,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文艺晚会中的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字幕出现的速度,展现其节奏变化的韵律。字幕也有多种色彩,多种字体,剪辑师可以根据不同节目类型,变化字幕的颜色和字体,展示出最完美的 效果。

    3、剪辑后的准备

    输出

    输出包括两种,一个是下载,一个是生成文件导出。下载也就是输出到摄像机,下载时可能会出现画面异常或者夹带画面的情形。为了避免出现夹带画面的情况,通常不会用同时运用一个画面的第一帧和最后一帧,而是试着用新素材或者其他画面代替。生成文件导出常常被用于审片和存档,它是一种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播放的输出方式。

    备份

    电脑、手机需要备份,晚会同样也需要备份。文艺晚会的事情一般十分繁琐、复杂,经手的人员也多,为了避免出现无法弥补的情况,常常会备份。备份要求每台非编工作站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自动进行备份,并合理保存。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备份的故事板就能让所有恢复原有秩序,找回原有 节奏。

    【电视编辑的剪辑原则和技巧】

    [图片1]

    一、电视编辑剪辑的原则

    首先,电视剪辑就是用画面语言讲故事,要按照一定的生活逻辑顺序进行编辑剪辑,确保选择的画面符合客观事实的发展规律,也可以叫做内部逻辑。其次,画面的艺术美感与故事情节的流畅需要编辑者把握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即外部逻辑。从众多的素材画面中筛选适当的镜头组接少不了运用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它最早被运用于建筑学,用来表示装配、构成。在19世纪末期延伸到影视艺术中,蒙太奇的使用让影视作品有了质的飞跃。简单地说蒙太奇既指将两个或多个镜头组接成一个全新的内容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二、镜头组接的技巧

    镜头是电视剪辑的最基本单位,从电视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视作品,就是要把众多镜头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接在一起,最终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1.静态镜头的剪辑和轴线规律

    剪辑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剪辑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

    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的顺序差异。例如:会议现场的拍摄,人员都是坐在座位上相对静态的,正面全景之后第一个镜头中的人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人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人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人就应面朝右,并且每一个镜头的长度都在2秒或3秒,这样几个镜头组接起来就会自然流畅,节奏鲜明。

    2.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连续组接剪辑

    剪辑时,运动状态的剪辑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视镜头中,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剪辑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组接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运动镜头的落幅。在选择镜头时,尽量选择运动速度比较接近的镜头相互衔接,保持运动节奏的和谐一致,使整段影片自然流畅。

    3.镜头的组接尽量避免动静组接

    这时的动与静是指在剪接点上被摄主体和摄像机的运动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在剪辑时,主张动接动、静接静。这样的组接方式可以保证镜头的连贯流畅,避免观众产生视觉跳跃的不适感。当然,这一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动接静或者静接动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中也时有出现,如果要采取这样的镜头组接方式,就需要选择好剪接点和理想的镜头作为转换依据,才能使前后镜头衔接自然。

    4.主观镜头剪辑

    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视点和所思所想的镜头,被称作主观镜头。主观镜头主要反映影片中的逻辑关系。

    5.镜头的组接要注意景别变化的“渐进式”

    提到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从人物的特写到远景景别的范围差别很大,如果上一个镜头表现远景,而下一个镜头紧接着表现特写则会让观众感觉视觉跳跃太大,产生不知所云的误解。因此,在拍摄和剪辑时要采取景别的“渐近式”方法,慢慢地变化成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这样才能做到流畅地叙事,方便观众理解。

    例如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革委会领导让孙玉厚上批斗会讲话批自己女婿的段落,在孙玉厚的老窑里光线昏暗,用中景表现两位坐在炕上的领导劝说,孙玉厚坐在地上一边拉风箱烧水一边拒绝领导的指派用的是近景,他说这是让哑巴讲话呢,这时水开了他让女儿把水灌进暖瓶还是近景,县上领导说你真要哑巴了不说就能行,随着孙玉厚的目光画面切换到特写镜头表现灶台上方的暖瓶,孙玉厚猛然拿起暖瓶就往嘴里倒,吓得大家赶紧把他拉出窑外变成了俯视的全景。这一段落的景别就是中景、近景、特写、近景、全景渐近式的变化,让观众跟着镜头的转换了解故事的发展。

    6.通过画面组接形成快节奏剪辑

    在观看了快速剪辑的镜头之后,大部分人的共识是:它使人们产生了快的感觉。怎样的剪辑才能形成快节奏的效果呢?主要方法有近景别、短镜头、推镜头等。

    7.通过画面组接形成慢节奏剪辑效果

    主要方法有:使被摄对象有不明显的动感、长镜头、拉镜头、远景别、使用慢节奏的音乐和音响等。

    三、电视剧剪辑的非线性技术运用的优势

    从传统的线性编辑台发展到当今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运用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非线性编辑为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传统的线性编辑中主要是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剪辑,按照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制成第二版的录像带。但是如果对中间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添加时,就需要重新制作后面的内容。而非线性编辑是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来记录所有的音频、视频文件,可以在观看过程中随时修改声画内容或者调换编辑接点位置等一系列操作。这在电视后期精编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将二者同时运用更能提高剪辑制作的效率。

    【电视编辑的剪辑技巧】

    1、电视编辑剪辑工作的价值

    大多数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剪辑处理来完成其展现效果,好的剪辑师可以有效的让节目内容具有更强的吸睛效果,让节目节奏、逻辑、多元素丰富性表达融汇一体,让内容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观众会有更强的视觉体验感和带入感。如近年来盛行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节目在前期拍摄中融汇了各种巧思,但是后期剪辑却让节目效果更加的凸显,发挥了节目本身所具有的潜能,让人们对电视节目有了新的视觉体验感。而这种视觉冲击力源于剪辑技术的创新,对镜头语言的深入了解和把控。剪辑师可以控制镜头语言的节奏、情感表达、内容逻辑展现,如果没有剪辑师,在一定程度上电视节目就无法展现,几乎大部分节目都需要剪辑师做最后的画面处理来完成。

    2、电视编辑剪辑技巧

    运用对应的镜头语言表达

    电视画面镜头语言上可以分为远景、近景、特写、全景、景深等,不同的镜头语言可以表达的镜头语言有一定的差异性。全景主要展现内容的全貌,多用来表现场面的宏大、气势磅礴或者人潮涌动等全范围的景象特点;远景主要是将视觉效果进行拉伸,调整镜头语言的节奏感,同时也可以对远处观看效果做有效的了解;近景主要是对近处事物的一种专注性观察,主要用于局部个体人事物的表现,表现个体人事物与其他人事物的关系;特写主要是对事物本身的局部做细微的观察,如人事物的微表情等;景深可以烘托核心内容,而弱化其他次要内容,同时会达到一定镜头语言的情感煽动。

    因此,不同的镜头语言运用要合乎时宜,在剪辑操作中要进行一定逻辑性的排列和筛选,要对应节目表达内容顺序和思想做对应的衔接和筛选。即便是电视新闻节目也不能胡乱的衔接现场采集到的实际素材,要依据一定的逻辑次序关系做连接。

    把控镜头语言的节奏感

    镜头语言犹如音乐作品一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节奏感如果没有把控好会导致观众在收看时导致心理感受的不适。一般镜头语言短促密集会让观众感受紧张和压抑感,节奏舒缓且运用长镜头则给人感觉较为柔和舒适。因此,在画面的拼接上要把控好时间。依据内容表现需要来选择具体节奏的把控。同时对摇镜头和静态镜头的选择也是影响节奏感的关键,要依据情况做适当的搭配。摇镜头可以给予镜头一定动态活泼感,但是也不能大频率使用,会让观众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一般情况下静态镜头运用更多,实用性更强,能够有效地表现局部内容的细致全面性。

    跳轴的特殊化处理

    一般跳轴是电视镜头语言所排斥的,如果画面之间存在跳轴,可以在两处画面之间插入特写或者局部画面,也可以在相反方向的跳轴画面中插入一个没有显著方向感的画面语言,这样来减缓跳轴带来的视觉方向混乱感。此外也可以在跳轴画面间插入转身镜头,这样可以让视觉方向感得到有效调整,扭转视觉混乱感。

    保证客观真实性上提升镜头语言元素多元化

    电视镜头语言在表现上,可以辅助运用音乐、特效等做视觉效果的煽动,例如在表现对象凄凉的背影可以插入煽动性的轻音乐,在趣味性视觉画面中可以插入一定画面的趣味插图,同时画面配音也可以依据画面内容情感来选择匹配的画外音。在综艺节目中可以适当通过扩大人物局部大小来达到趣味性的强调性,也可以运用一定表情符号插入画或者趣味文字插入来提升画面的趣味性。

    镜头语言通过多种特效还可以达到对应的情感转化效果,具体使用要基于对相关多元素技术的深入了解,明白其镜头语言表达的基调,这样才能提升使用的贴合性。但是对于内容处理上,尤其是新闻节目,避免过多元素的插入,要力求镜头语言的真实性,因此一般只做画外音和背景音乐的运用,其他运用情况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