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完美的电视新闻节目是来自方方面面的精心操作,而新闻编辑对其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布置,则是新闻节目上台阶的重要前提。下面是电视新闻编辑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图片0]
一、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
笔者认为,按照通常的分工,人们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最起码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1、 组织指导。尽管编辑工作千头万绪,但必须要把组织指导摆在首位。首先,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其次,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
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等。第三,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编辑部不仅要与记者站和通讯员形成鱼水关系,更要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2、编辑制作。编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编辑。编辑也可以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第二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至少要好镜头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等项工作,使每一条新闻都达到播出要求。当然,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
3、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卫星传输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有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才能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也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一小时左右,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通过卫星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及时切入。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比如中央电视台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时间的限制,在《新闻联播》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此后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详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代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综合上述三点,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新闻素材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节目单,同时可以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三、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技巧
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首先是选择头条。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某一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最引人注目”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国的新闻学者特德?怀特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的这一想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迫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另换频道。因此,必须想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 “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如果在三条长新闻之间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
此外,也可以采取集纳式、对比式编排、穿插式汇编等编排方式。
【电视新闻编辑的编辑手法】
[图片1]
1、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这个词源于法语,意为“构成、装配”。蒙太奇手法是影视作品独特的表现手法之一,是电影里常用的剪接手法。制作者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时要注意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节目的节奏规律和观众的思维、生活规律等等。
2、剪接点
一则电视新闻或一条影片,都是要由一个个镜头连接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剪接点有四种类型,通过动作联接、通过画面人物的情绪联接、通过节奏联接、通过声音联接。在剪接影片时,不管用哪种方法,电视新闻编辑都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做到符合事物客观事实和观众收视心理逻辑。
3、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
这两种编辑手法都是按照声音和画面协调的原则处理声画之间的关系,通过声画互补扩大报道的信息量和深层内涵。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在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声画合一是兼用解说词和实况印象,声画对位主要通过声音和画面的队列,实现声画协调共同表现表达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题材和不同形式报道内容运用,充实和深化表现效果。
4、屏幕文字
从现在电视新闻的实际运用来看,后期编辑制作室,处理屏幕文字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编辑需要特别用心并且细心的做好文字编撰的工作,对屏幕文字的摆放位置、颜色、字体大小以及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能否跟得上播报者的语速等等问题,都要全盘考虑。
【如何编辑电视新闻】
一、电视新闻标题的编辑策略
电视新闻标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醒目”。标题作为一条新闻事件的核心和关键,一定要鲜明清新晰,直截了当。故标题编辑策略在新闻策略中分量重之又重,从业人员应加强标题的重视程度,才能把握编辑高质量新闻的关键。标题编辑时最好具有“吸引力”,即是第一时间抓住观众,激起他们的兴趣去了解新闻的内容。
众所周知,标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之分,大型新闻一般会主副标题结合,小的新闻一个主标题足以。标题编辑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主副标题分工要明确,主标题一定要有“吸引力”,可以用夸张、引用等等的修辞手法或者一些表达策略营造出夺人耳目的效果,让观众不能一目了然,摸不着头脑才会继续看下去;副标题则是为辅助主标题而存在,一般而言,主标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副标题需要立刻出来为主标题正名,本本分分的把事情解释清楚,而不至于误导观众甚至产生“欺骗性”,总的来说,副标题要简洁概括,把事件总结清楚,起到初步传播的作用。
其次,当标题足够清晰明了时,它要达到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新鲜有趣,即是“吸引力”的更深层次。同样的标题,简洁的标题还不足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和兴趣把新闻看完,这就需要标题编辑的有趣,同样性质的新闻事件,换个新鲜的角度或者用个修辞手法,就能增加标题的趣味性,让观众一眼看到时觉得很新鲜之前没有见过或者运用个典故让观众会心一笑等等都能使标题变得有趣“好看”。好的标题,是优秀新闻的一半。当观众被标题吸引时,新闻的传播的目的就成完成了一半。
二、电视新闻导语的编辑
电视新闻的导语与纸质媒体同源但又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纸质媒体的可读性要求较高,而 电视新闻稿的可听性更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曼彻提出好的新闻导语是有神奇魔力,能够施加魔法的,导语一旦唱起歌来,读者就能够跟着调子应和。当然这种说法比较文艺,但事实上导语在新闻结构中处在首端的位置,同时也是新闻事件的开始,它具有微妙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当观众成功地被标题吸引过来想要知道新闻事件的具体信息时,导语就要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即简单高效的把新闻事件讲述出来。这里的讲述是指概括,以强调新闻事件的要素和关键点为主,让观众大致了解这个新闻事件是怎样的。
由此可知,编辑者在编辑新闻导语时,要抓住新闻事件的传播点和关键之处,凝练概括和浓缩,这是对编辑者专业能力的一个考验。好的导语是不仅要告诉观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能使观众读出乐趣继而往下收看完整的新闻。一个漂亮的细节往往能功的吸引观众继续收听的兴趣。事实上,导语越凝练越好,凝练的句子含有足够的信息量,并且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现在“一句话导语”越来越成为业内审美的“潜规则”。一句话包含一件最重要的事,把其他相对次要的事和边角细节都舍去放到后文中。
三、电视新闻结构编辑策略
电视新闻的特点决定了 新闻的结构形式。与纸质媒体相去甚远, 电视新闻有它自身独特的结构形式。独特有趣的结构形式是新闻具有吸引力的有效保证,能够激发观众阅读欲望甚至令人回味的新闻是需要编辑者好好在结构上下功夫的。对 电视新闻而言,新闻内容大多是由采访对象决定的,即当一个采访对象简洁完整的把内容叙述出来,中间不会被其他人穿插进来造成观众阅读的混乱。一个采访对象表述完毕,再进行下一个采访对象的表述,即是下一个新闻内容。
而在同一个新闻事件中,采访对象不再是一个人时,可以采用双方或者多方对话的形式,让采访对象互动起来,针对该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事实证明,对话的形式比单方的讲述更易让观众代入新闻事件,“参与感”会强一些,对新闻事件了解起来也更轻松;同时对话时采访对象各抒己见,对同一件事发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的言论,观众同时接收双方甚至多方的观点,相同或者相左的意见,都会引起观众进行再思考,这样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一、电视新闻创新的主要手段
和谐社会,电视新闻想要保持其在媒体平台中的重要地位,必然要做出许多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电视新闻播报形式的创新。
首先,电视新闻的观念要积极进行更新。制作新闻的观念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起着先决作用,电视新闻的观念也能够通过新闻信息本身表现出来,它代表着电视新闻制作的态度,推动着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时代在进步,新闻制作观念也必须与社会同步。这种观念的更新主要体现在要积极深入群众生活中,只有更接近群众,才能反映出真实的群众生活问题,才能够被群众接受。
其次,要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创新。新闻节目大多有些格式化,如果内容不具有新意,那么很容易使得新闻节目变得呆板、枯燥。因此,电视新闻内容必须要能够引发群众思考,能够传递更多由新闻衍生出来的知识,送达更加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官话、套话,用事实说话,满足群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
第三,要对电视新闻播报方式创新。使得群众对电视新闻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视新闻播放方式比较单一,因此,电视新闻制作必须改变现有的单一播报形式,积极进行探索改变,如采用滚动形式来播报新闻,但不是雷同地反复播放,对于重大新闻,要不断更换角度去补充,让新闻视角更加宽泛,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多角度性;也可以在播报过程中增加观众互动环节,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活跃电视新闻的气氛,可以采用现场连线采访等等方式进行播报方式的改变;对于重大事件,可以采用现场直播来进行播报,让群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了解事件的详细状况,而这些使用语言无法具体描述。
二、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基本要求
电视新闻编辑环境随着信息的开放程度不断升级,高度透明开放的编辑环境里面,对电视新闻编辑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首先,需要电视编辑有较高的道德素养。电视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将新闻事件最真实地反映给民众,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一定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不歪曲新闻事实,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心态是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
其次,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新闻编辑过程中,不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断,要求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能力。
第三,编辑还需要有随机应变的协调策划能力。电视新闻报道毕竟是阶段性的,它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因此,编辑必须要有随机应变的协调能力,能够及时就新闻内容进行一定的变更。
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在处理新闻的过程中,改变视角去看待问题。电视新闻的主要受众是普通群众,只有用群众的视角去思考,去创新表达,关注基层群众的生活,将新闻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新闻打动群众,让群众接受新闻。以新的方式、新的视角、新的素材才能使电视新闻“新”起来,才能够完成电视新闻传播信息的社会任务,保持电视媒体在媒体平台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