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和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是父母的最快乐一件事之一。同样在孩子在竞争中或者比赛中能脱颖而出有所斩获。父母自然会感到欣慰和高兴。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帮孩子提高竞争力的相关内容。
如何帮孩子提高竞争力
明确父母不是孩子赖以成功的力量:虽然在中国子承父业,父母为孩子铺好道路的情况相当普遍。但是对于真正的竞争力的培养来说,父母并不应该是孩子赖以成功的力量。虽然你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帮助到他。如果能适当放手,孩子反而有高飞的可能。毕竟屋檐是个避风所也是个束缚地。
帮助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对于理想来说,孩子的梦想各有不同,也无关好坏。父母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比如在小事的挫折中让他坚强。毕竟父母是不能指望着把孩子的每件小事处理好,并且一辈子处理下去。到不妨运用些小失败来作为最好的机会树立起孩子成功的未来。好好利用生活中的那些小失败。
[图片0]
父母在孩子的失败中其实是可以给予很多帮助和教育的。可以教育他变得坚韧,变得坚强。同时还可以在总结中提高。所以生活中的那些小失败是最好的机会。如果孩子来倾诉这时候请注意,你很可能因为生活的烦恼而忽略到孩子请求帮助的要求,所以请不要草率拒绝。适当倾听和行动会帮助他们很多,可以分析问题,分享你曾经的失败经历,并且鼓励他。
怎么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过得好的标准有哪些?是钱多、地位高还是名气大?在我看来,一个人过得好,首先,应该没有什么大的慢性病,身体健康是过得好的最起码的元素。
其次,收入不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如果你的孩子收入只有社会平均水平,但是他做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事,内心很安静且满足,自得其乐,这就是过得好。这是你从小灌输给他的成功教育。
将来要有内心里的愉悦感,不仅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我们有多少人他努力奋斗的动力来源,都是“他人的眼睛”,是为了他人怎么欣赏自己而拼命努力。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欣赏,他就会垮掉。所以你如果培育出来的孩子,他将来自我发展得非常好,他对自己很确认,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他的努力不是来自于别人怎么欣赏他。
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他愿意做这件事,努力达到高峰,不是为了你们。这样的人,他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这种人他是过得好的,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怎样正确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得与失。成功了,不骄傲,不自封,居安思危,想到今后还会出现新的竞争;失败了,不灰心,更不嫉妒成功者,愉快地接受他人先于自己成功的事实,对别人的进步、成就和功劳,要有发自内心的羡慕、佩服,并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竞争对手是一面镜子,能照到自己的不足,更能完善自己。学习对手的优点,是一种精神。
很多中小学的孩子们,在有自己的学习竞争对手时,往往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死敌来看待,害怕对方超过自己,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方法。最后导致行同陌路人,其实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面对孩子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怀着敌对的心态,而应视为学习的动力、目标以及榜样。竞争是激烈的,但可以积极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主动与对手合作,向对手请教问题等。
[图片1]
要辨证地看待竞争,而不只是局限于“争”这一个层面。如果把竞争对手视为自己学习上的伙伴和朋友,不但会使自己受益匪浅,也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很必要的,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向竞争对手学习,不仅是方法的问题,还是视野的问题、思想的问题、境界的问题。引导孩子会去学习竞争对手身上的优点,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上突破的一个动力,这样孩子就会收获人际和学习的双成功。
怎样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与竞争能力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孩子个性,应从其本身的需要、兴趣出发,让孩子不但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更有几种特殊的才能和本领,具有较完善的人格。能自理、自主、自律、自信的孩子,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往往强于他人。个性突出的孩子,其自身往往蕴涵无穷的竞争力量。
鼓励孩子勇于创新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步,没有进步则失去了竞争取胜的基矗。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鼓励孩子多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不要用传统的现成答案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来限制孩子,束缚孩子的思维的手脚,当孩子表现出其“新思想”、“新发明”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从而决定自己“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做人”,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正确目标。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能做一个继续努力的赢家或是毫不气馁的输家,而不是过分注重竞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