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为了确保防水质量,防止发生渗漏,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等相关信息。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围护结构按使用要求分为四个防水等级,各级防水要求为:一级:不允许渗水,围护结构无湿渍;二级:不允许漏水,围护结构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三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每昼夜漏水量 地下室底板迎水面防水措施采用卷材防水,卷材防水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净,铺贴卷材前应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地下室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其他与混凝土结构相接触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底板防水卷材应预留足够的长度以折向立面墙体搭接,其顶端应临时固定。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贴立面墙体卷材时,应先将接茬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茬的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为150mm,合成高分子卷材为100mm。
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不同位置的保护层要求不同,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防水层为单层卷材时,在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墙面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或铺抹20mm厚的1:3水泥砂浆。
[图片0]
地下室底板卷材防水上面的保护层和底板垫层厚度较薄,在后续工序钢筋绑扎过程中很容易被破坏而剥离,特别是在梁板交接阳角过渡处,因保护层剥落从而进一步造成防水卷材被钢筋擦破或刺穿,所以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做到平稳、轻放,以避免撞击。在局部已受破坏又难以返工修复的,待主体完工后,在地下室内背水面墙板交接处及已发生渗水的薄弱处采用涂料防水予以加强和堵漏。结构主体背水面防水首选无机防水涂料,若选用有机防水涂料,则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强的粘结性。
节点防水施工处理方案
外墙后浇带防水处理
因地下室每施工完成1层并做好防水后,需对外墙进行回填,而地下室侧墙后浇带则需在主体结构封顶60d后补浇C40/P10膨胀混凝土,所以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在外墙后浇带向外600mm处浇筑400mm厚混凝土挡土墙,使400mm厚挡土墙正对护壁桩,挡土墙配筋12@200,水平筋一端锚入地下室外墙,另一端植筋植入护壁桩中。回填土前先将挡土墙外侧防水施工完成,待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再施工挡土墙内侧防水。
预埋套管穿墙面防水处理
穿过防水层的侧墙管道预埋套管,套管中间焊接止水钢板,管道安装完成后,用沥青麻丝塞实,两端用防水密封膏密封,迎水面设附加911涂膜防水层1道,局部加强层涂刷并带胎体增强(转角处),详见图3。
[图片1]
地下室底板与立柱桩节点防水处理
在大面积底板施工防水卷材前,先在立柱桩周边500mm范围内刷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然后大面积铺贴防水卷材,卷材遇立柱桩时上翻200mm空铺,待立柱桩凿除至板底垫层后,用砂浆找平表面,将原上翻在立柱桩上的300mm卷材铺平,上面加铺卷材防水,卷材搭接处用密封膏多遍涂刷密实。
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施工
1、承台地梁浇筑砼时,进行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最大不超过400mm,采用分尺杆控制。下次混凝土必须在上次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浇筑覆盖,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层5cm,确保两层间的接缝严密。振捣时间控制适宜,做到快插慢拔,布点均匀,振动棒在振捣过程中宜上下略为抽动。
2、墙柱混凝土浇筑
墙柱浇筑混凝土时,进行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最大不超过振动棒实际有效长度的倍,采用分尺杆控制。
振捣时均匀进行,下次混凝土必须在上次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浇筑覆盖,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控制在10S一30S,做到快插慢拔,布点均匀,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混凝土振捣密实。
柱子等深度较大的竖向结构中,浇砼时浇灌高度超过3米时,为防止砼离析,采用串筒或溜槽等布料,必须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一个台班抽测不少于三次。
3、梁板混凝土浇筑
梁板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每一施工段梁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毕。浇筑时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捣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连续向前推进。梁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板混凝上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快插慢拔,以砼表面不再明显下沉,出现浮浆,不再冒气泡为止。梁柱接头或主次梁交接处钢筋较密集处,采用片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并辅以人工捣固配合,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