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终于知道施工单位工程结算管理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审查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建设投资,若不能严格把关,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现在,小编就整理出施工单位工程结算管理以及相关信息。

    施工单位工程结算的重点内容

    一、企业领导重视是搞好竣工结算的前提企业为保证综合效益,应正确处理好各环节的关系,不能变成接不到工程是“等死”,接了工程是“自杀”的局面。为此要求企业领导能尽力保证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在重视投标工作的同时,在结算编制方面也应配备足够的高水平的人员,让其参与投标决策分析。

    二、编制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是编好结算的基础具体表现在能正确理解定额内容,准确套用定额项目,能对定额项目单价进行必要换算;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合同条款对该调费用进行调整;及时掌握计价信息,(如各地的补充定额、规定调整的计价文件等)并能吃透精神,准确运用。此外,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现场情况,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签证和费用计算;针对新材料、新工艺,能利用定额原理自行组价等。

    [图片0]

    三、做好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工作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投资控制,业主方应该一开始就制定《设计变更及工程签证管理办法》。该办法在执行及操作过程中,能真正起到投资控制的作用,归纳起来

    工程竣工结算的要点

    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结算工作者都要注意做好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不能中断,这些资料往往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主要的资料有:工程发承包合同;投标报价、合同价或原预算;竣工图图纸;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作联系单、开工或停工报告、相关签证文件;定额规定、费用调整文件;审查批准后的验收单、竣工报告等。工程发承包合同在竣工结算工作中相当重要,合同中结算规则的约定直接影响工程结算价。若采用总价合同的,应在合同价基础上对设计变更、工程洽商以及工程等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调整;若是采用单价合同的,需要根据竣工图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按合同约定的方式确定分部分项的单价,并对设计变更对设计变更、工程洽商以及工程等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调整。

    竣工图是工程交付使用的实样图,如实反映工程各分部分项的工程量。对于工程变化不大,可以在原来的施工图上标注清楚,若工程变化较大的,应重新绘制图纸,竣工图绘制后要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在图签栏签字确认并加盖竣工图章。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作联系单也是竣工图的补充说明和依据。签证文件,一般是施工现场签证,这些签证单直接导致工程结算价款的增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技术变更等造成某些工作的重复或者增减,而这些工作往往是竣工图不能反映出来的,作为施工方,应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签证单的形式做好确认工作,但很多情况下,公司的领导层和现场的管理人员,只着重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管理,忽略掉各种变更的签证单,导致结算时出现双方各执一词的现象,往往最后吃亏的还是施工单位自己。

    [图片1]

    资料分析全面

    在工程结算中要仔细分析所有资料,不要漏项,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利益。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准确的计量,正确套用项目的清单定额、主材价格,调整有关的费用项目。

    1)工程量计算方面。工程量的计算是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联系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编制的,合同一般都有明确规定是采用清单计算规则还是定额计算规则,不同的规则对工程量都是有所影响。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在定额中子目录再次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

    2)工程单价的调整。一般合同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新增工程单价,按已有的单价结算,有类似变更工程、新增工程单价的,可以参照类似单价作为结算依据,没有使用或类似变更工程、新增工程单价的,可向发包人提出是适当的价格,经对方确认后作为计算依据。

    3)费用计算方面。由政策性改变引起的费用变更;结算时如实调整的费用(与投标时的常规计算费用不同);设计、施工变更的签证、监理工程师指令等导致的费用改变;施工索赔费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计费等。

    建设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工作

    首先设计阶段:或许有人认为在设计阶段谈结算为时尚早,其实非也,好的设计不仅对成本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结算的难易程度,因为当设计图出来以后,不管是甲方乙方、工程人员还是造价人员,都只能通过图纸去理解设计师的理念和意图,所以当设计图不详细、不完整,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映将最终体现在结算过程。设计师通过图纸传达的意思要是让我们的工程及造价人员产生理解歧义,这种歧义将最终通过货币来表现,简单来说,当设计图纸不明晰或者不详尽,那么势必造成施工中的大量更改,耽误工期所产生的经济损失不说,发生的成本增加将会由业主来买单,而甲乙双方作为追逐利益的主体,都会为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这就势必在结算时因设计歧义造成的经济责任进行博弈,耗时耗力,所以好的设计预示着完美的结算;

    其次,招标阶段,作为业主来说,工程招标是把设计想法转变为实体的第一步,入围单位的选择、招标文件的编制都对今后的工程结算产生重大影响,理论上来说,招标应该是程序性及透明化的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因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标的金额巨大,导致了目前普遍性的招标环境复杂,各方利益关系的插入对招标轨迹的偏离影响,这些影响最终的结果都会体现在结算环节,而这些利益掣肘的关系衡量将会通过货币来表现,即工程竣工结算价款。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然,现实中基本是以消极影响为主,道理很简单,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其自身价值,而体现价值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货币化,降低这种不必要的关系成本应该尽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决策者的态度,这个非常重要,但不是专业人士所能改变的问题,所以不做讨论;第二:招标文件的编制,如今的现实情况是业主单位的合约部门或者咨询公司因受工程进展的紧迫,在不合理的时间内编制招标文件,这就导致了所谓的通用版本、精简版本的招标文件,而严重忽视了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特性----唯一性,所以,针对每一个项目、拟入围的投标单位的情况,编制与之符合的招标文件是至关重要的;大到合同形式的确定、变更洽商的计价、索赔的成立依据、技术条款的细节、结算程序及条款等,小到现场踏勘对结算的影响、回标文件应响应的格式哪怕是字体的要求等等都要认真对待,模糊条款越少,结算越明朗;第三:别总因为工期紧张而肆意压缩投标单位的回标时间,对于业主来说,你必须而且有义务让投标单位有充分的时间来理解你的招标意图,时间太短的话,投标人与业主的理解分歧将最终体现的结算上。

    再者,合同实施阶段,当合同订立以后,其实基本可以预判该合同的结算价款,但为什么现实中结算这么难呢,我认为基于以下几点,第一:现在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理解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合约是造价部门的事情,工程只需看懂图纸,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作为工程管理人员来说,必须透彻理解合同内容,理解从合同中反映出来的设计图纸所表达的经济意识,只有这样,当面对变更洽商、工作联系单、索赔事项签认的时候,才能清楚什么该签,什么不该签,该怎么签,这样就能最大化的降低不必要的签证及索赔事项的出现。第二:建设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交叉作业单位多,作为业主单位的造价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具有宽阔的视觉,因为同一事项经常会牵扯很多经济责任主体,这样就需要我们的造价人员在面对某个经济洽商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它所涉及的各承包单位的经济责任,这样在结算时就能做到一目了然,减少因权属部分在结算时产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