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在运转中,由于自然磨损,油品中含有固体颗粒,叶轮晃动等原因,使离心泵叶轮口环与密封环的径向间隙变大或出现密 封环破裂的现象,失去了密封作用,造成大量回流,降低泵的实 际流量。
检查密封环是否完好,用测量其径向间隙的方法判断。径向间隙的测量方法,通常是用游标卡尺或者分厘卡尺测量密封环的内径和叶轮口环的外径,两者之差即为径向间隙(半径方向间隙应取一半)。为了使测量准确,应当测量几个方向后,求平均值,以免密封环失圆,使测得的数据偏大或偏小。
当径向间隙超过表中所规定的值时,在油库中一般采用换件修理。口环一般可用灰铸铁HTZI- 40或锡青铜制成。对于挂有钨金的铜口环,当间隙磨大时,只需重新挂钨金,无需更换新口环。当原有钨金无脱落现象,磨损量又不大时,可用补焊的方法修复。
补焊步骤是:(1)刷去口环上的污物。(2)用5%的盐酸清洗一遍。(3)放到温度为90℃、浓度10%的烧碱中浸洗lOmin,然后取出放到90 度的清水中清洗。(4)补焊钨金方法是把口环预热到100℃左右,用气焊熔掉口环上原有的钨金,然后用与原有钨金同牌号的钨金制成的焊条,顺着口环周围或纵长方向一道道堆焊上去(不得反复重焊)。焊接完毕后,可进行机械加工,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尺寸,
如钨金磨损很大或钨金已脱落,则要重浇钨金。新口环装上后,应检查它与叶轮的径向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要检查两者间有无摩擦现象。检查方法是在叶轮口部外圆上涂上红铅粉,然后转动转子,如口环上沾有红铅粉,则必须返修。
[图片0]2齿轮泵发热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齿轮泵发热,其实归根结底是齿轮泵轴承发热,其原因小编已经分析出来了。
(1)润滑油过多。轴承箱润滑脂完全填满或油位过高,导致润滑脂过多搅拌产生高温。
(2)润滑油不足,油位太低,没有充分地润滑,因摩擦产生热量。轴承箱润滑剂应填充轴承1/3空间。
(3)润滑油变质。
(4)压盖过分锁紧,造成轴承转子不能自由旋转。
(5)轴承箱与轴承外径留有间隙,致使轴承外环在轴承箱孔内打滑。
处理方法:
(1)排放出多余润滑脂(液)至轴承1/3处。
(2)注入新润滑脂(液)至1/3处。
(3)排去润滑油并清洗油腔,加注新油。
(4)调整压盖间隙量,确保轴承自由旋转。
(5)更换轴承箱,确定轴承箱与轴承外环配合间隙,消除打滑。
3齿轮泵试车过程
齿轮泵的试车过程
(1)点动电机,运转1~2s,观察泵是否上压,电流表是否摆动。
(2)晃车完毕确认泵无问题后,泵内注满液体。再次启动以全速转动后,观察压力表、电流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当输送燃料油时,试车时间为6~8小时。
(4)确定液压系统的动力时,负荷时间随主机而定。
(5)运转平稳,无杂音,流量、压力稳定。
(6)确定电流稳定,不超过额定值。
(7)滚动轴承高温度不超过75℃,滑动轴承温度不大于65℃。
(8)密封无泄漏。这样材质试车的整过程,没有问题,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4齿轮泵安装要求
齿轮泵安装的要求如下:
齿轮泵安装前,应检查泵体和电动机在运输中是否受到损坏,如电动机是否受潮,油泵的进出口防尘盖是否损坏而使污物进入泵腔内等。
齿轮油泵和电动机装在底板上,在用起重机吊时,吊绳一定要吊在底板上的吊环中。单吊泵头时一定要吊在进出口的法兰管道上,便泵轴不承受外力否则泵轴会弯。
齿轮油泵安装应选择在干燥和明亮的场所,以便于管理人员察看泵在运转时的情况。如果泵须靠近墙壁装置,则必须预留空地,便于拆卸检修,不要将泵装在潮湿和日晒、风吹雨打的场所。如果安装场所有受水淹的可能则泵须位于高水位以上。
齿轮泵应固定在牢固的地基上,以免产生管道松动及振动,并用螺栓紧固以免底板变形。如单独泵头安装在机械上,必须选择放在振动小的地方。
安装进出油管之前,必须用煤油冲洗管道内壁,不允许有杂物,如果这类物质进入泵体,齿轮将被损坏。泵的进出管径尺寸不应小于泵进出口径尺寸。进油管应采用稍大的管径,进油管应越短越好,弯头应采用弯曲半径比较大的,管道上的阀门应采用闸门阀以减少阻力。
齿轮油泵无需安装底阀,因底阀的阻力很大,但建议在进油管人口处安装金属滤网,以防止杂物进入泵体内,滤油网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管道管径面积的两倍,进油管道吸油口处应切成45。
这样检查安装才是正确的,请大家参照。
5齿轮泵如何调整
齿轮泵安全的调整
齿轮泵在标准情况下,安全阀的全回流压力是额定压力的倍,如需要的压力较低,可按下列方法调整:
一、拧下盖形螺母,并旋松调整螺母。
二、将调整螺钉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将排出管道上控制阀逐渐关闭,观察回放压力是否符合所需要的压力。一次调整达不到要求,则需调整几次方可达到。
注:回放压力调低后,泵在额定排出压力时工作,油泵的流量将减少,另外在调节安全阀时,只允许瞬时全关闭控制阀)。
三、调整好后,需将调整螺母拧紧,然后将盖形螺母旋紧。
这样就可以正常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