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产生的各类材料的合理汇总,而技术资料又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
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价值鉴定、保管、编目和检索、统计、编辑和研究以及档案利用等八个环节。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按照规定,国家级档案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2)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3)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图片0]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原则
档案的完整性包括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和整理系统两个方面。收集齐全是指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都要尽量收集齐全,实现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地区直至整个国家真正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完整。安全是指档案不丢失,内容不泄密。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原则
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要,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2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确保工程档案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工程档案是工程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和凭证,也是工程质量事故检测的依据。由于工程档案不齐全真实,造成各种事故原因无法查清,使工程管理难以到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应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关注。工程施工时应按施工图施工,从施工记录、施工实验记录、建设材料的选择、工程检查验收、质量评定等方面予以体现。在建设初期,要把参与建设的各单位组织起来,建立工程档案编报工作网,工程档案主管部门可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和工程档案编制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协调问题。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把好竣工验收关,严格审核工程档案的内容是否齐全真实,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移交合格的单位由建设部门发放合格证;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单位不发放合格证,不得交付使用,不得申报优质工程和其他奖励,从而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做好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工程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把收集来的工程档案堆积起来,放在库房里,锁在柜子里,使档案处于静止状态就无法发挥它的价值。为使档案客观存在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强化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加大工程档案资源的编研力度,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城市建设服务,密切档案工作与城市建设活动之间的联系,使提供利用成为工程档案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
[图片1]
加强对工程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方要督促施工方做好施工日志,如实反映施工过程。档案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组织检查机构,配备人员,组织监督、检查,对于那些不按规定移交工程档案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应随时提出意见和批评,限期改正,切实起到监督检查的督促作用。
3如何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提高工程档案质量
1)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市城建档案馆签订“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责任书”,从一开始就把建设工程档案的要求、责任告知建设单位,要求他们明确分管领导和专门档案人员,对工程档案终身负责,提高他们的档案责任意识;第二步是对建设工程档案实行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经常性业务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三步是工程竣工前对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发“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初验合格证”方能进行竣工验收,由市工程质量监督站查验资料备案后,再完整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并取得“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合格证”,然后才能去办产权等手续。
2)项目经理应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在工程档案管理中,项目经理是一个关键,他应该对工程档案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并负有对此项工作牵涉的各个部门进行组织、协调、管理的责任。在项目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大家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提倡敬业意识、奉献精神,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并且对档案员的工作一要支持,二要培养,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千万不能光重视直观的经济效益,注重眼前的产值、工作量,而看不到施工档案资料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实践证明,哪个工程的项目经理重视此项工作,哪个工程的档案管理就搞得好。
3)加强培训和技术交流。定期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参加工程档案管理的专业培训,学习建筑安装工程新标准、施工规范和规程,定期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先进企业工程管理经验,促进本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确保各种档案资料的真实性。目前我国许多工程项目的档案资料都是后整理而成。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况,而且极易造成工程档案资料混乱,失去其作为工程档案的意义。因此,工程检测单位要对试验负责,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出具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