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和企业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根据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那么怎样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目前建筑是施工中安全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只停留在演戏的阶段
每个项目都为了应付检查为自身编制了应急预案,却没能使得人们真切地体验到其中的内涵。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使得人们对施工过程中所看到的安全隐患存有侥幸心理,但安全事故恰恰是把我们所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了可能。
建筑市场不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无证和越级施工、挂名、层层转包等问题屡禁不止。
[图片0]
“一级中标、二级进场、三级管理、包工头带队施工”的层层转包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施工单位靠低价中标,揽到工程任务后便以克扣安全投入,削减安全设施等方式来赚取利润,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施工企业承建,在安全生产等问题上互相推诿,致使安全生产制度难以施行,也使得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建筑企业应定期对所属企业各级领导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和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各企业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制度,定期对职工进行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新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准许上岗。对采用四新技术的(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操作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准许上岗。对于发生工伤事故的,必须依照相关法规,及时、如实向工程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并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处理事故责任人,以及制定预防措施的相关工作。
2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1.从思想上增强安全意识。安全责任重于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生命健康越来越被重视。在建设工程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生产必须被放在首要位置上,一定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的基本保障。从业人员也要积极学习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施工安全技术标准等,并在生产实践中按照科学规律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规范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将安全单独列为一个章节,且应对生产过程工作有指导作用。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组织措施。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制度等,并且要保证这些制度体系有效运行。
[图片1]
3.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保证达到安全控制目标,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加强监督和巡视检查,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于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可进行口头通知、签发书面通知书等,必要时应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安全管理体系机构等都能够有效实。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一)按照省、市关于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百日整治专项行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再动员。重点加强深基坑、高大脚手架、高大模板、起重设备等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督查与整改治理,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杜绝重大事故。
(二)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监管力度。针对一些未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要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
(三)采取有力措施,继续推动建筑安全百日整治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针对督查工作开展以来发现的个别部门和企业实施方案不完善、排查工作不深入、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等问题,要作为今后整治的重点,督促这些企业和项目认真“补课”,重新修订完善工作方案和计划。要组织“回头看”再检查,有针对性地抽查部分企业和项目,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确保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四)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按照“治理隐患、防范事故”要求,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或停工通知书,能现场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责任人、限时限期消除隐患。对重大隐患要跟踪指导、督办,保证隐患整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