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GEZYDK
  • 终于认识怎样做好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那么怎样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建筑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管理

    招标工作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由具有一定资历、理论基础和丰富工程项目经验的专业建设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编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其工程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和进行招标活动代理。最好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明确工作内容,便于工程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按即定的合理工期,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要与中标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定工程施工合同及工程监理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和质量罚则,合同是各种工作的依据也是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必须重视合同签定这一环节。

    工程材料的控制

    控制好工程材料采购关,工程建设单位在准备一切相关材料中,不得购买或者强行要求施工单位购买、提供、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防护用品及机械设备;不得为施工单位指定上述产品的生产厂、供应商。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加大力度抓好材料管理。这项工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性能,保质,安全上起重要作用。要做到把材料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测,验收管理。大中材料及设备采购实施招投标,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由公司安编制审核通过的的方案清单来对材料采购,采购时采用“安全评测,总量订货,分批采购”避免出现积压和浪费。材料的采购量和单价要有专门机构监控。项目部应使用委托书约定所委托的采购材料的质量、价格、服务、验收办法、交货时间,保证工程的进度。

    [图片0]

    驻现场代表的设立

    建设单位驻现场工程师,必须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建设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明确其在现场的职责、权利权限及义务,更具体化的管理是再明确工作程序,比如现场签证数额在多少范围以内的可直接现场确认,数额超过多少的上报后由上级派人调查后共同确认等。若建设单位未能明确工程师职责、权利权限及义务,那工程师应按施工合同中规定的职责、权利权限及义务履行职责。建设单位驻现场工程师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应重视工程师的专业技术素质及道德素质,建立对工程师的奖励机制和监督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约机制。无符合要求人员担任驻现场代表的,可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代表建设单位进驻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创新

    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全力培养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其次是要建立约束机制。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再者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建立三大市场;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图片1]

    做好一手抓成本管理一手抓核心观念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现阶段我国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包商施工质量不佳。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施工质量不符技术规程、规范、设计文件要求。对策:在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牌、材质、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必须深入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堵住分包商的空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动态检查,研究质量缺陷,分析原因,指定改进计划,实施和督促分包商改进。

    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对策:合同报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总包方督促分包采取措施加大培训投入,必要时直接介入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

    分包商工期拖延。对策:总包加强现场进度检查监控,制定激励、奖罚措施,与有关各方及时沟通。

    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并且总是内敛的,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对策: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承担协调配合义务,现场管理采用奖罚等激励措施,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总包商逃避自身义务。对策:分包商要与总包方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切实履行合同,承担各自义务;同时建立同期记录,完善书面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