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不断的发展,使得电气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建筑物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将影响到该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怎样去管理一个工程项目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施工过程的管理
施工过程的管理也是进度、质量和投资的管理。进度都是按照领导要求来进行的,投资是由财务控制的,而在现场的管理就是施工质量了。
控制施工质量的第一关键,就是要有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包含了执行的标准、施工范围、施工措施与方法、施工机具、施工人员、检验方法等。有了施工方案才会在施工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至于遗漏、错失。也只有不遗漏、错失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质量是否合格。
例如,消防水的接地问题。消防水的电气工程开工前是没有施工方案的,施工队伍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开始安装,电气保护管安装完毕、接地主网也安装完毕,但保护管却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接地连接。当我们去现场巡视发现这个问题时施工队伍开始放电缆。在这个问题中,施工队伍没有方案、因为工期紧张就将接地的问题遗忘或忽略了,放电缆前没有对电缆路径进行检验,保护管没有接地的问题没有发现。如果按照方案施工或做了施工方案说有人审批过施工方案,这个问题就会被关注。
[图片0]
对于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做好岗前培训
在新的电气工程工作人员招募后,在上岗之前要做好岗前培训。进行岗前培训时,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针对其从事的工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岗前安全教育。编制针对具体工程的安全组织措施守则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工作人员要提前对安全守则进行学习,设置专职的安全人员对于新进员工进行安全技术的基础交底教育。
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教育
每天上班前施工队进行安全测试,最基本的教育工作,根据工作日和工作内容,工具和安全措施可以提前到位,不遗漏。对于电气设备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核查,电气设备的应用要能够符合有关临时用电的相关管理规定,具体有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在施工时所选择的临时用电系统一般是TN―s供电系统,当距离较远时,供电干线的末端要将PE线重复接地并且PE线不允许断电。
第二,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安全原则和三级保护措施,并且设置漏电保护器,保障用电的安全性。
第三,对于特殊的地方供电的安全防范,要在国家的有关要求下,在保障安全电压等级的情况下进行供电。通常,国家的安全等级为:42V,36V,24V,12V,6V。如果用电超过相应的安全值24V,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四,电气设备的安装和制造,布线和接线应符合相应的电气规范。
第五,施工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其他人员掌握的基本性能和安全相关的设备与电气基本知识。
电气工程施工进度化的具体应对措施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开始运行之后,施工要求越来越高,一般要达到全面、高效、专业的要求,并要适应社会需求,项目进度管理的模式也要不断的完善才能适应要求。研究我国的电气进度管理的现实情况后,我们发现,“工程设计―招标―项目建设”(又称为DBB)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建设活动中。在这个模式下,业主和设计院进行协作,要完成工程的图纸设计和相关文件。但是业主、设计院和建筑师之间的沟通不是很充分,互相的协调性较差。这种模式的建设周期较长,投资管理成本太高,常常会超出预算。针对这一缺陷,于是出现了“设计―招标―建造”和“设计建造在一个交钥匙”的新模式,相比之下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于电气工程的建设需要,有利于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进行优化,同时会保证可以进行成本控制 。 “一个建筑的业主交钥匙”的运作模式是一种非常简化的模式,只需要对负责实体设计和施工的一方进行选定即可。
[图片1]
建立高效的项目组织结构
在“设计―建造一个交钥匙”的模式下,使用合同监管的模式,业主与总承包人签订合同,委托总承包人进行建设,并和监理公司签订合同,监督机构监督总承包人的项目建设情况。项目每一方的合同监管都要签一个服务合同,可以约束业务的合同管理,要使相关的利益各方都各取所需。进行主体工程承包的一方,必须要先通过电力工程公司规定的资格要求和承接能力要求,总承包商在在实施合同时需要进行时间、质量和成本的协调控制,制定制度在制定时要保证切实可行。
优化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电气工程项目有自身的一些特殊要求,决定了在进行电气工程项目的的动作前,要取得项目预算工相关信息,以制定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进度计划是项目管理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通过分析进度过程可以了解项目的实施目标和施工周期,从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保障。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规划和协调好项目中的各项要素,保证进度进度可以顺利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