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 总算发现怎样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投资成功与否与对其风险管理具有高度联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那么怎样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认真研究保险合同,通过保险合同降低项目实施风险

    工程项目中标后,除了准备履约合同外,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保险公司签订工程保险合同,这不仅是国际承包工程的基本需要,也是避免工程实施风险的一个有力手段。大部分保险合同的内容都是一些标准格式,但对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承包商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研究,应尽量避免在免责条款中有不利于工程实施实际情况的规定,否则将给以后的施工留下风险隐患。保险合同签订后,项目管理人员应熟悉该合同可索赔内容,一旦发生保险范围内的损失,比如不正常降雨、火灾、人身伤害等,应积极在索赔有效期内提交报告,否则将失去索赔的机会,也就不能有效地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匹奎基础设施项目施工中,有两年的雨季降雨均超过了往年平均雨量,项目组认真准备并向保险公司提交了索赔报告和索赔依据,最终得到了一百多万的索赔款,成功化解了项目实施中意外损失的部分风险。

    [图片0]

    重视分包的确定和管理

    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工程领域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各个大工程项目都需引入各专业的分包。一是可以由分包完成自身不善长的专业任务,二是可以在确立分包后,把工程风险转嫁给分包商。

    加强对分包商资质的审查,认真确定合格的分包商 能否确定合格的分包商,是项目实施中的一个重大风险,将影响到以后项目是否能正常完工,是否能完成预期的经济目标,所以对分包商的确定是工程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分包商的审查应着重于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资金能力、工作经历和以往的业绩等,只有考察合格后的分包商才能考虑与其签订分包合同。在确定分包时往往有些分包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报低价竞争,这时作为主包就需特别注意审查该分包的合同执行能力,不能仅仅被价格吸引而与低价分包签订合同。对于主包商来说,如果找到的分包仅在价格上有优势,但在实际施工中缺乏执行能力,那只能使主包商的整个工程受到影响,大大增加项目的风险。

    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1 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需要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1)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工程项目风险领域需随着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不断的演进。从国际上的相关理论来分析,目前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以“集成”为主流,传统的“分裂式”发展的思想逐步被“整合集成式”发展的理念所取代。至于对非财务风险因素,需借助新的多因素集成方法,从情景规划、实物期权的角度对新的工程项目风险集成方法进行定性描述。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方法的改进,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系统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践进行仿真和数值计算正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2)在应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充分借助当前的科学技术成果。创新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发挥风险管理系统模式的作用,同时密切联系市场加快信息化进程。例如先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人力、财力的节约,而且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与动态调整,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的全面管理,从而降低工程项目风险。

    2 完善合同的风险管理工作。一个单位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合同来合理分配签约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何用合同来约束合同各方的建设行为,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及投资控制十分重要。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合同风险管理伴随项目的始终,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条主线。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详细研究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其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图片1]

    3 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人为竞争之根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即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有经营头脑、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班子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项目经理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作出决策,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金融、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责任风险的控制

    建设工程监理必须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警觉和防范,减少和控制责任风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严格执行合同。这是防范监理行为风险的基础。

    2、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提供监理服务的必要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是监理工程师所从事的职业对自身提出的客观要求。

    3、提高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和监理机构内部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作是否有效,是发挥监理工程师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也是防止管理风险的重要保证。

    4、加强职业道德约束。要有效地防范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带来的风险,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需要对监理工程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做出明确的界定;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遵守职业道德成为监理工程师的自觉行动;三是需要健全这一方面的监督机制,监理行业协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推行职业责任保险。要开展这种保险,必须一首先对监理工程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研究分析,搞清楚职业责任和其他责任的区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是多方面的。并不是监理工程师的任何责任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来解决。职业责任保险所针对的仅仅是职业责任,即只针对监理工程师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在提供服务时由于疏忽行为而造成业主或依赖于这种服务的第三方的损失。且这种行为在主观上必须是无意的,并仅限于监理工程师专业范围内的行为,而不负责和专业范围无关的疏忽行为造成的损失,职业,责任保险在国内尚无开展的先例,但目前已经在工程设计等领域开始试点。

    6、完善法律体系。迄今我国建设领域法律体系的建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一方面需要不断立法,完善法律、法规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需要理顺现有法律的关系,对相互矛盾之处要进行修订。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的行业协会,需要自觉执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并且在社会上积极宣传有关的监理法律、法规,使社会能对监理工程师承担的责任有个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