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之所以说它永恒,是因为不论各行各业,不论远古未来都涉及到安全,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场所就有安全,保证人类生命不受伤害就保证了安全”。那么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加强安全的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防护技术就是针对不同工程的施工特点,为实现安全生产,保护人身和作业面的安全,从而对作业面和施工人员必须采取的防护、保护的技术措施。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项目要重视文明施工的管理,狠抓现场场容场貌,精心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场、临时给排水和道路布场,做到作业区与生活区分离,优化美化施工作业环境。施工项目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②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时刻符合安全标准要求。③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项目部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④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书面做出详细的说明,并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现场安全员三方各留一份。交底内容一定要按分部分项工程和针对作业条件的变化具体进行,不能千篇一律口号化。不能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⑤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顺利地连续施工,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安全生产任务的前提。⑥规范现场施工用电,规范起重吊装作业,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⑦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教育措施
对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能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增长他们的安全技能与知识,能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大减少安全隐患。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图片0]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施工现场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有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保证的组织机构,并组成安全管理网络。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在施工现场,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由此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服务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人人负责,电工、焊工、驾驶、起重、登高五大类别特种工作人员除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外,均需与施工项目部签订安全协议。
2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从业人员素质低
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基本都是农民,他们的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差,不能掌握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自我保护能力差。而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职业技能的培训远远不够,甚至有的项目经理对于从业法规、标准、规范以及法律等发面的知识了解不够。
2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近几年来,《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相继出台,基本形成了安全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管理框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配套的制度建设和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 安全资料管理有待完善
安全资料不是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安全资料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把握好安全资料这一关,就能大大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图片1]
4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名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5 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理,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作业的关键,但是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理认识模糊、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
3切实加强实施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必要性的认识
有利于扩大开放和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飞跃式的发展,国外的建设企业慢慢涌入我国市场,国外开发商成为我国建筑市场的一部分。现代的项目建设,投资者或贷款方基本上都要求实行国际通行的建设监理制度,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从开始出现就有不足的地方,总在被动的地位上挣扎,因此,许多大规模的工程只有交给国外监理企业来执行。这些情况,都充分表明了我国建立并推广建设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我们可以在此吸收国外监理企业的经验,不断提升我国的监理质量,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建筑业的发展。
有利于建设领域的深化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下,各大工程建设的主体已经实现了独立完成项目建设的目标,但在现代建筑市场中,一些追求局部利益的情况依然存在,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建设人员,如有的建设项目资金未筹足、设计未完成、前期工作不足就开始施工建设;有些建设项目,设计标准一再改动,预算造价不断增加;一些承建单位违反竞争原则,用非法手段索取建设任务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理机制,拖欠工程款和损失浪费等不良情况发生。总结归纳之后,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与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有关,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监理制度建设,提高安全监理水平。
有利于施工顺利进行和提高工程质量
通过对工程的设计方面进行监理,科学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使用功能、施工周期、技术水平和投资额,对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及设计成果进行监督和控制,把握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则,保证工程能在质量上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监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及时保障业主的要求,也能有效减少承包方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