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也是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源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坚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那么如何做好电力工程公司的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1)正确处理质量与安全文明施工的关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雷贯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贯方针,两者不可偏废,常规工作中各有偏重。文明施工是一项科学的管理工作, 也是现场管理中一项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坚持文明施工, 必然能促进、带动、完善企业整体管理,增强企业“内功”,提高整体素质。因此,文明施工则是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
作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安全质量都要认真抓,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从施工组织设计至工程竣工的全过程, 包括力能供应、施工道路、设备材料定置管理、工完料尽场地清,保持整洁有序的施工现场,使作业员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保证每一道工序的工艺质量, 求得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
[图片0]
(2)正确处理质量与施工工期的关系
目前, 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一些非正常现象,如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旦到位, 由于利益的驱动, 则拼命赶工期,打破常规,工期倒排,使工期与质量矛盾突出。此时,施工企业必须明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质量第一、工期第二, 并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同时, 立足本企业,寻找解决矛盾的良方:其一,认真做好施工前期准备,敦促有关单位,共同克服“三边”工程。
其二, 强化质量管理, 特别是工艺质量管理。因为, 此时容易出现“抓大放小”现象,即抓好重点的工序质量, 忽略一般的工艺质量,也就是忽略施工质量通病的治理。其三,对设备所存缺陷,要求供货商及时到现场处理,不留隐患。其四,做好过程控制,严把工序关,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不得因为抢工期, 而姑息迁就,简化必要程序。其五, 科学组织。搞好平行作业, 交叉作业, 调整关键路径工期, 保证资源供给。其六, 可靠地实施分部试运, 单系统调试,以保证机组整机调试质量。通过上述措施,达到“好、快”之目的。
2电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安全管理
保证安全工作就是保证职工的生命、保证企业的价值,安全管理,不是高层人员动动嘴、开开会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具体措施是:
1)进入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评估,合格后发放本项目部的上岗证,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因此,通过学习教育使进入工地的职工对施工现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全面的了解,这样就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对外协队及临时工进入项目部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及身体检查,进行安全管理规定及规程的系统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给予足够的激励、惩处力度。电力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日常安全监测力度,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能报上去,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为增强安全监察人员的责任,对项目部应每月组织安全大检查,查到的问题及事故隐患,不仅要对责任单位进行批评、通报,对专业安全监察人员也要追究责任,进行通报批评,以增强安全监察人员日常的监察力度。并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做好安全防护,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3)严格执行各专业施工队的班组交底、作业指导书及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坚持每周组织各专业的安全学习活动,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使施工组织顺利进行。并利用安全事故通报、安全事故录像,安全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教育。
[图片1]
2、加强质量管理
1)正确处理质量与安全文明施工的关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冶理”,两者不可偏废,常规工作中各有偏重。文明施工是一项科学的管理工作,也是现场管理中一项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坚持文明施工,必然能促进、带动、完善企业整体管理,增强企业“内功”,提高整体素质。因此,文明施工则是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
作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安全质量都要认真抓,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从施工组织设计至工程竣工的全过程,包括材料供应、施工道路、设备材料管理、工完料尽场地清,保持整洁有序的施工现场,使作业员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每一道工序的工艺质量, 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2)正确处理质量与施工工期的关系
目前,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一些非正常现象,如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旦到位,由于利益的驱动,则拼命赶工期,打破常规,工期倒排,使工期与质量矛盾突出。此时,施工企业必须明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质量第一、工期第二,并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同时,立足本企业,寻找解决矛盾的良方:其一,认真做好施工前期准备,敦促有关单位,共同克服“三边”工程。
3当前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用电效率。电力作为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无论是电力紧缺还是电力过剩时期,都应该从长远意义上节约资源的角度坚持做好需求侧管理工作。而我国的需求侧管理是在缺电的形势下兴起的,很多部门将其作为特殊时期的短期工作对待,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实施错峰、避峰,还没有意识到需求侧管理的真正意义。
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持
需求侧管理是社会行为,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国外需求侧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了法规体系,并有相应配套政策的支持。如制定需求侧管理的资金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国家能效标准等。但目前我国不仅缺乏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同时,缺乏稳定的专项资金来源,影响了电力公司和电力客户参与实施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
电价结构不合理
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是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核心,但现时执行的峰谷分时电价结构不合理,峰电价只为谷电价的2~3 倍,对用电客户移峰填谷的激励作用不大。另外,两部制电价使用面很窄,两部制电价的基本电价严重偏低,电度电价偏高,仅靠电度电价拉开差距,对用户激励作用也不大。工业发达国家在两部制电价的基础上,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峰谷价之比可以拉大到8~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