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待教育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中考和高考的态度,人们改变了以前那种一考定终身的态度,学校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全体性
很明显,全体型指的是素质教育是针对每一个人,全班,全体等这种总括的所有人的一种素质教育。
[图片0]
全面性
指的是在智育的基础上还有德育,体育,美术,劳动,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所以不只关心智育还要关心德育。譬如金钱观就是德育的一种
主体性
接受素质教育的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是接受教育的主体。
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教育里面的一种很基础的教育,所以其特点是很基础,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
发展性
素质教育针对每一个人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面对,知道这种发展性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合作性
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明白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协同合作的,只明白了解合作的东西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首先,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改变以往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考核体制,这样学校在进行教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不会被这种分数考核制所限制,可以给学生安排更多可以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的课程。
学校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思路,注重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努力的学习。
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学生进行知识灌溉模式的教学思路,而应该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高中生正好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还需要学校进行适度的管束和引导,不能因为要进行素质教育而放任学生不管,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对“好和坏”、“真善美”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判断。
孩子的父母,也应该参与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来,应该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出去旅游或者是做游戏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而不是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人爱好适当的给孩子报考一些培训班,帮助孩子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很多种他们自己不喜欢的业余兴趣,不要让他们整天要么培训班要么学校,让给他们适当的个人时间和空间。
3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提高,必需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否则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图片1]
我校由于历史等原因,学苗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子女为主,教师十分敬业,但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究。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于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开展聘请专家讲座、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讲坛、案例交流活动、自主学习个人提高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以解开教师的思想枷锁,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特色:我校的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系列讲座。
利用科研课题的牵引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如“培养研究性教师的策略研究”。通过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开启了教师的视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1、集体备课
(1)明确要求
本学期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要以“实施自主发展教育” 为主题,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确定教研组教学研究系列专题,切实开展好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按照集体备课的流程(理论学习——分工说课——同伴研讨——代表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修正重上。)组织开展。备课要在教师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设计,既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又能够借鉴智慧碰撞的灵性,达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集体备课继续要求同层次班级在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教学基本思路、基本练习、必做作业、教学基本反馈应统一。
(2)制度保障
出台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集体备课量化评价标准》,印制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备课组常态课思、评、议、研反馈表》。
4素质教育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等于让学生完全轻松下来,什么事都不做,漫无目的地发展。根据中央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教育者也就明白了自己教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成熟定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吃透“素质教育”与“减负”的政策精神,达到“减负”与“素质”的辩证统一。
是否留家庭作业、考试次数的多少和节假日、寒暑假是否补课等方面,似乎家庭作业少了、没了,节假日不补课了,学生就会开开心心地上学、快快乐乐地读书、高高兴兴地升级了,这是一种错觉。正如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不是一码事,对学生来说,减时不一定能减负,减负不一定能减压。不正本清源,学生的升学压力、心理负担、学习任务能减吗?
从现有的情况看,欢乐的是少数人,主要是那些还不甚明白升学利害关系的小学生。初中以上的学生大多只流露出几丝苦恼人的笑,当课程还是那些课程、考试还是那样考试、教法还是那种教法时,多少有点“机器化”的中学生是不会盲目乐观的。